匯能新能源擬投資10億元新增購置全自動光伏產品制造流水線;格瑞寶電子正在開發IGBT、SiC和GaN等新型半導體器件的制造工藝;大川機電計劃啟動電踏車專用中置電機電器系統改造,建設2條生產線……6月25日,南京市浦口區發布68個“智改數轉”應用場景,總投資近百億元,當天還有12個數字經濟產業項目簽約落地。數字技術賦能先進制造,正成為浦口工業經濟“智”變的核心驅動力。
全省“智改數轉”三年行動計劃明確,到2024年底,累計推廣數字化優秀解決方案典型應用場景和案例600個。浦口區先行先試,聚焦集成電路和高端交通裝備兩大主導產業,在省內率先發布一批應用場景,加快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雙向奔赴”,促進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落地應用。浦口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抓牢產業變革新機遇,拼搶數字經濟新賽道,以創新突破引領轉型發展,以有力行動打造更強引擎。”
浦口68個“智改數轉”應用場景中,既有龍頭骨干圍繞全產業鏈的集成應用創新,也有中小企業聚焦具體環節的靶向技術攻堅。在三年行動計劃引領下,浦口企業的“數字需求”被全面激發。
在浦口經開區,華天科技的智能化車間忙而不亂,減劃、上芯、壓焊、錫化……一雙“隱形的眼睛”正關注著芯片封裝測試的每道工序。以國家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建設為契機,華天科技旗下企業華芯智聯自主研發的ALLicic智數云平臺,已在集團所有工廠全面布局。通過標識技術實現數據扁平交互,產線的穩定性提高了30%,機臺故障的在線處理時間縮短了35%,倉儲人員減少了70%,庫存水平下降到58%,提升經濟效益上億元。
“智數云平臺解決了集成電路封測領域的共性難題,生產管控加快從產線級向工廠級邁進。”在華天科技南京項目總監諸玉平看來,龍頭企業技術創新,不能滿足于自給自足,更應帶動整個行業轉型升級。目前,平臺系統已開始對外輸出,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提供數字化解決方案。
生產換線、設備換芯、機器換人。作為南京制造業的重點板塊之一,浦口區“智改數轉”渴望快人一拍、先行一步。近日出臺的方案提出,到2023年底,全區規上工業企業實現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全覆蓋,重點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70%,經營管理數字化普及率超過85%,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90%。這也就意味著,浦口區要用兩年時間完成三年任務。
今年,浦口區提出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440億元的目標,其中集成電路營收要突破160億元,高端交通裝備規上工業產值突破100億元。穩住工業“基本盤”,打開增長“新空間”,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是必經之路。浦口區將統籌運用省市獎補資金和稅收優惠政策,用好用足金融工具,重點支持“智改數轉”和技術改造重大項目,引導企業加大投入。
天津11號線、深圳14號線、西安16號線……南京志卓電子的廠房內,每個電力控制柜都被標上了目的地,它們很快就將應用于各大城市的地鐵。“我們生產的都是小批量、定制化產品,沒有通用的解決方案,也沒有現成的智能化設備,一切都靠自己摸索。”企業負責人趙高勇介紹,近年來,志卓電子累計投入500萬元實施數字化轉型,引入ERP、PIM系統,組建IT團隊,一道道工序改良,一個個環節優化,企業生產效率整體提升近30%。
“三步并兩步”,得益于浦口敦實的“數字底座”。近年來,浦口區緊盯全球技術前沿,數字經濟集群加快崛起。目前,浦口已集聚數字經濟產業鏈重點企業78家,中科曙光打造南京先進計算中心,紫光工業互聯網入選工信部“雙跨”平臺,華芯智聯的二級節點標識接入量和解析量穩居全省第一、全國前列,與惠普DXC合作建設國際軟件質量總部基地快速推進。去年,浦口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73.2億元、占GDP的14.9%。此次新簽約的12個項目,又為數字產業強鏈補鏈注入了“新鮮血液”。
“數智”力量,正在浦口掀起一場“工業蝶變”。目前,浦口85個“智改數轉”項目齊頭并進,培育3個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和車間,6家企業完成兩化融合貫標,新增14家星級上云企業。1—5月,浦口累計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20.2%,工業投資114.93億元,同比增長125.1%。
浦口區相關負責人表示,融入全省數字經濟“一盤棋”,浦口將深入實施“紫金山英才·浦口計劃”,面向全球引進數字經濟領軍人才和團隊,推進規上工業企業“智改數轉”全覆蓋,擴大中小企業數字化普及面,在智慧城市、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方面強化合作,打造更加豐富的應用場景,解開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數字密碼”。(記者 盛文虎 通訊員 陸浩)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