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時事 > 正文

    淮安發布促進服務業發展“淮十條” 彌補短板開展精準社會治理

    淮安市6月2日發布促進服務業發展“淮十條”,明確對納稅30萬元以下批零住餐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給予自來水、管道天然氣、供電費用10%的補貼;對疫情期間在保產保供方面作出重要貢獻的物流園區給予一定的財政補助……淮安市行政審批局與市財政局對接,在12日之前將“淮十條”相關補貼事項添加到“財政獎補集成服務公開透明運行臺”,方便市場主體通過臺申領補貼。

    精準、高效兌現政策,是我省建設數字政府、服務保障民生、促進社會治理現代化的一個鮮活切片。

    保障民生,

    提供高效公共服務

    登錄江蘇政務服務網,在“切換區域”處選擇淮安市,立即進入淮安政務服務旗艦店,一眼便看到財政獎補臺的入口。

    5年前開通的江蘇政務服務網,與此后陸續上線的江蘇政務服務APP、支付寶小程序、微信小程序、微信服務號“四端”,共同構成江蘇的“互聯網+政務服務”臺。這個臺“網”住65個省級部門,“網線”從設區市、縣(市、區)一直延伸到鄉鎮(街道)、村(社區)。在江蘇政務服務網上,省市縣三級的161個綜合服務旗艦店、1311個鎮級站點、20963個村級站點,敞開大門不打烊。全省政務服務基本目錄里的10916項事項全部上網,其中92.5%的事項開通網辦入口。移動端上線蘇康碼、公積金提取等3428個應用,集納了居民身份證、婚姻登記證等26種電子證照。

    一方面,“互聯網+政務服務”臺筑牢建優;另一方面,政務服務改革持續深化,開辦企業、不動產登記、新生兒出生等“一件事”集成服務,為企業、群眾辦事減環節、減材料、減費用、減時限。

    以不動產登記為例,從交易、繳稅、登記“一窗受理、集成服務”,到“同城通辦、同市同標”以及實現“跨省通辦”,再到將登記手續與水、電、氣、通信網絡、有線電視等公用事業聯動辦理……服務連續進階。2017年,我省在全國率先將不動產常規登記壓縮至5個工作日內,2019年又率先壓縮至3個工作日內。2020年起,我省針對一手房交易推出“交房即發證”服務,收獲大量好評。

    “自然資源部門牽頭加強數據協同,7個與不動產登記有關的部門共享24個數據接口,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省自然資源廳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局局長譚靜介紹,“今年,全省不動產和自然資源確權登記領域開展‘提質增效年’行動,通過推動不動產登記電子證照、電子簽章互信互認,在具備條件的地區探索不動產智能登記等措施,讓服務更加高效。”

    目前,江蘇一體化政務服務臺注冊用戶數達1.29億,總訪問量達172.29億次,移動端的月均活躍用戶數達4903.5萬。在移動端,除了群眾常用的“蘇康碼”,蘇證通、公積金提取、社保繳費憑證查詢、不動產權屬查詢等應用的訪問量都在300萬以上。在國務院辦公廳組織的省級政府一體化政務服務能力年度評估中,我省連續處于全國前列。

    彌補短板,

    開展精準社會治理

    我省既打造高標準的“一網通辦”,也建設高起點的“一網統管”。省政務辦牽頭,省市場監管局、省司法廳、省發改委等部門共同建設省“互聯網+監管”系統,并將其與國家系統、各設區市系統互聯互通。風險預警、遠程監管、移動監管、信用監管等方式,讓監管更加精細、智能、高效。

    “徐州睢寧某家具公司發布虛假醫療廣告?”這條高風險預警線索,從國家“互聯網+監管”系統下發到省系統后,派發至睢寧縣市場監管局。監管人員現場核查發現,不法分子冒用該企業營業執照信息,發布詐騙類互聯網廣告,于是配合企業向公安部門申請立案,及時消除風險。

    年來,我省各設區市先后建設市域社會治理體系,設機構、建臺、定制度,探索全市域的高效精準治理。

    民生“小事”,考驗政府治理能力。宿遷市為主城區重點路段的6371個井蓋安裝智能傳感器,運用窄帶物聯網等技術,對井蓋位移缺失、液體滿溢、甲烷氣體超標等3種情況進行實時監控,預警信息自動推送至市市域社會治理指揮臺。5月18日10:45臺接到預警:虞姬公園東門井蓋破碎。市指揮中心根據傳感器識別碼,判定該井蓋是宿遷經濟技術開發區管養范圍的污水井蓋,將工單派至經開區指揮中心,并將預警信息同步推送至網格員手機。15分鐘后,網格員在現場做好臨時安全防護。經開區指揮中心調度區住建局安排施工單位處理,12:10新井蓋“上崗”。

    企業、社會組織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積極越來越高。最,南京江北新區旭日上城一區的業主丁先生,通過“鏈通萬家”微信小程序,對小區內監控系統維修改造一事投票。改造需要征求3327戶業主的書面意見,有些業主不在小區居住,業主委員會便線上線下同步收集意見。江北新區建設與交通局房產辦主任馬紅超介紹,“鏈通萬家”由江北新區主導開發,運用區塊鏈技術,解決長期存在的物業事項投票難、表決難問題。業主通過小程序實名認證、房屋關聯認證后便可線上投票,且投票全部上鏈存證。記者了解到,“鏈通萬家”已推廣至該市400多個小區,在業主大會、物業選聘續聘等活動中大展身手。

    數據共享,

    為數字政府建設提速

    數據共享,被視為數字政府建設的“牛鼻子”。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數字政府建設,加強數字政府頂層設計,全面推動數字治理系統變革和整體重塑。今年2月起施行的《江蘇省公共數據管理辦法》,為數據共享開放、開發利用、資產管理、運營運維和安全管理等提供法規依據。4月我省出臺《關于加快統籌推進數字政府高質量建設的實施意見》和《江蘇省數字政府建設2022年工作要點》,明確任務舉措,不斷增強機遇意識和趕超意識,努力開創數字政府高質量建設新局面。

    記者了解到,我省基本建成綜合法人信息資源庫、綜合人口信息資源庫、社會信用信息資源庫、電子證照信息資源庫、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信息資源庫等5個基礎數據庫,為政務服務“一網通辦”、長三角政務服務一體化等提供支撐。在“一網統管”方面,我省同樣加強了監管數據的歸集共享應用。省監管數據中心共匯聚全省4.27億條監管數據,并向省司法廳、省市場監管局、各設區市開放共享相關數據。目前,省政務辦正在開展數據匯聚治理攻堅行動,著力推進數據全量化匯聚、標準化治理、場景化開發,全力打通數據共享“大動脈”。

    “技術賦能不是政府為了自己省事,而是為了更高質量地滿足群眾需求。政府部門要細致深入地了解群眾需求,根據履職規范,將數據在政府部門、公共部門間認證和交互。”南京理工大學公共事務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程倩認為,各級政府部門要進一步加強數據開放,將數據以可機讀的格式提供給企業、社會組織和公眾,并且更加積極地喚起社會各界的數字意識,“建議政府部門大力培育數據交易市場,推動數據按需有序流動,讓數據在流動中增值,真正成為提升現代治理能力的新動能。”(記者 徐冠英)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促進服務業發展淮十條 淮安市行政審批局 小微企業 高效公共服務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