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蘇省鹽南高新區西伏河機器人集聚區,聚集了34家機器人產業上下游研發生產企業。項目全部投產后,可實現年開票銷售60億元以上。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鹽城實現了從“蘇北城市”到“長三角中心區城市”的歷史性躍升。鹽城市第八次黨代會報告指出“創新長三角一體化融合發展思路”,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產業發展基地建設的新藍圖由此展開。作為產業發展基地北部“科創之核”的主戰場,鹽南高新區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招引科創項目、集聚創新要素,創新熱潮奔涌不息。
創新賦能聚力打造科創載體
走進(鴻蒙)智聯科技創新園,位于西伏河創新社區的北區已建成投運,北明軟件、啟明星辰、三寶科技等13家企業入駐。建設中的南區預計2024年底竣工投產,將兼具科技孵化、科創加速、研發中心等功能。
“我們通過Harmony智聯開發者創新、工程培訓認證、產品上市預檢測認證三中心,為意向合作企業提供一站式鴻蒙適配和接入服務。”華為是鴻蒙生態產業鏈“鏈主”企業,華為公司江蘇政企鹽城業務部總經理仰凱介紹,借助三中心,鴻蒙將成為產業、技術、人才集聚地,屆時,將聚集專業人才2000人,培育100家鴻蒙生態相關企業,服務當地100家企業數字化轉型,累計實現產值15億元,帶動100億元數字經濟產值。
西伏河,鹽南高新區地理版圖上一條不起眼的河流,曾經眾多高能耗、低產能企業臨河而建,如今低效廠房被盤活利用并改造升級,涅槃重生的西伏河成了許多高科技企業的集聚地。特別是大數據、人工智能、光電顯示和車聯網等不同產業類別的高科技企業爭先入駐,兩屆鹽城市創新大會在這里舉行,西伏河科創走廊成為集研發設計、本體生產、創新孵化等功能為一體的產業集群和高技術發展基地。
去年,鹽南高新區在鹽城率先成立創新委員會。新型孵化聯盟加快推進,與科技對話、與創新同在,創新生態不斷優化,越來越多的創新型企業扎根鹽南,形成強大“磁場效應”。目前,鹽南高新區擁有省級以上科技孵化器、眾創空間等科創平臺11個、科創載體80萬平方米,先后獲批國家小微企業“雙創”基地、省級眾創社區等品牌20多個。
項目提速推進“3+3”科創矩陣
在大數據新型算力應用中心,華為云、威固超算、紫晶存儲等30余家鏈上企業入駐。立足產業優勢,鹽南致力于建設全國一流、全省領先的大數據新型算力應用中心。投入高性能服務器超7萬臺,其中包含第三代神威超級計算機系統,聚力打造集商業超算、融合智算、云計算全類型為一體的大數據新型算力產業生態集群,構建數字經濟產業協同發展新格局。
算力應用中心不斷推動算力應用場景多元化,深度賦能重點戰略性新興產業,為鹽城智改數轉、人工智能等應用場景提供強大的算力應用支撐。
5月18日,鹽城首屆“一老一小”健康產業發展國際高峰論壇舉行,共簽約納塔利康復醫院等9個項目,進一步提升鹽南高新區智慧康養健康產業發展水平。
“全區范圍內,居家、社區、機構等養老服務數據信息都可在大屏幕上實時體現,用戶通過云平臺進行養老服務預約,我們實時監測,遇突發情況時,線下站點的服務人員會在10分鐘內趕到老人家中查看。”鹽城安康通智慧健康產業園項目執行負責人吳彬介紹說。集聚“一老一小”相關產業,鹽南加快打造“15分鐘養老托育服務圈”。
以“3+3”科創矩陣布局,重點建設“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3個產業加速器,積極打造低碳建筑、現代農業、互聯網數字康養3個示范區,鹽南加快打造“科創之核”。
助企紓困,合力護航市場主體
3月31日,今年首場“屏對屏”大數據產業16個重點項目落地;4月15日,中迪機器人(鹽城)有限公司系統產品如期交付境外客戶;5月11日,首批高新興警用巡邏機器人下線暨交付……企業落地、項目投產,鹽南高新區全力護航。
“疫情期間,原材料運不進來,生產需求無法滿足,雖說公司有大量訂單在手,卻沒辦法正常推進。”新石器(鹽城)智能制造有限公司廠務負責人陳旭東透露。“把物流難題交給我們。”鹽南高新區經發科技局亮明態度,迅速幫助企業調來貨車滿足了企業的運輸需求。4月23日,新石器(鹽城)無人車首車下線,標志著企業在無人駕駛賽道上實現新突破。
“截至目前,全區已設立5000萬元專項資金,正按照周統計、周兌付的原則推進實施,預計扶持補貼市場主體超2000家。”鹽南高新區經發科技局局長姜浩說。(記者 卞小燕 華鈺 通訊員 王亞)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