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4月18日從省水利廳獲悉,我省積極踐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探索培育水權交易市場,在農業、工業等領域推進節約用水,節水型社會建設取得顯著成效。據統計,我省萬元GDP用水量從2015年的103.8立方米下降到2021年的53.14立方米,萬元GDP用水量降了近50%。
圍繞市場創新和技術攻關,我省深化水權制度改革,去年12月,在全省范圍內探索培育水權交易市場,創新節水市場機制,2020年引入第三方資金5200多萬元建設節水型高校。同時,將工業廢水減排、再生水回用改造、養殖廢水資源化利用等列入省科技重大專項、重點研究與開發計劃項目申報指南,聚焦重點領域,開展技術攻關。
工農業用水量較大,要在保障生產前提下,用好科學節水措施。在農業領域,我省推進農業節水灌溉,接續推進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2015年至2020年,全省灌溉用水量由149.58億立方米下降到134.39億立方米,糧食產量由3538萬噸增加到4019萬噸;在工業節水方面,推廣先進節水工藝和技術裝備,支持企業開展節水改造及再生水回用改造,提升用水效率,全省工業用水量由2015年的93.51億立方米減少到2020年的83.37億立方米,規模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在94%以上。
截至2021年,全省16個地級市有13個建成國家級節水型城市,3個城市達到省級節水型城市相關標準,創建節水型公共機構4400多家,省市級機關和60%以上省市級事業單位建成節水型單位,全省73個縣區達到節水型社會評價標準。(王弘毅)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