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下午,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21年安徽省共完成造林182萬畝、森林撫育605.1萬畝、退化林修復80.8萬畝,創建省級森林城市4個、森林城鎮58個、森林村莊639個,年度國土綠化計劃任務均超額完成。
“四廊兩屏”建設開局良好。 2021年3月,省委、省政府舉行全面實施長江、淮河、江淮運河、新安江生態廊道建設工程啟動儀式,并印發建設四條生態廊道的政策性意見。各地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積極推進工程建設。經過一年實施,四條河流沿線兩側各15千米范圍內共完成造林28.2萬畝、退化林修復13.2萬畝、森林撫育71.3萬畝。皖南、皖西生態屏障建設完成造林綠化125.6萬畝、退化林修復47萬畝、森林撫育513.8萬畝。
生態大項目帶動大投入。去年是我省林業生態建設大項目落地最多、各種資金投入最多的一年。首個中央財政國土綠化試點示范項目落戶池州市,總投資3.2億元。合肥市啟動實施總投資151億元的巢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修復工程,其中中央財政支持20億元。我省首批5個國家儲備林建設項目相繼落地實施,規劃建設大徑級木材和珍貴樹種用材林基地42.18萬畝,總投資50.62億元,已獲得銀行貸款授信39.94億元。我省首次引用歐洲投資銀行貸款開展林業生態建設,實施長江經濟帶珍稀樹種保護與發展項目、大別山安徽片生物多樣性保護與近自然森林經營項目,共貸款1.4億歐元(折合人民幣10.5億元)。
2021年是我國開展全民義務植樹40周年,我省各級綠化委員會和林業部門組織廣大適齡公民,采取植樹造林、栽花種草、森林撫育、林木管護、自然保護、公共綠地認種認養、古樹名木養護等多種形式,履行法定植樹義務。各地積極推行 “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合肥市借助互聯網開展 “云植樹”“云賞花”“云繪綠”活動;宣城市開啟“云端”植樹模式,面向全國履行法定植樹義務的公民減免旅游門票;淮南市成立綠化協會,開通“一人一樹綠化地球”網站,并在國有林場劃出公益植樹基地,吸引公眾以多種方式參加植樹。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全省完成義務植樹1.1億株 (含折算),新建義務植樹基地912個。(湯超)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