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時事 > 正文

    推動產業邁向價值鏈中高端 江蘇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科技創新一直是政府工作報告的高頻詞。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強調“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明確“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規劃”“實施科技體制改革三年攻堅方案”等。科技創新與體制機制創新如同“車之雙輪”,圍繞如何加快科技體制改革,提升科技創新能力,來自江蘇產業及科技界的代表委員們紛紛出謀劃策。

    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江蘇應有更大作為。”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崔向群表示,作為全國首個創新型省份建設試點省,江蘇堅持以科技創新作為經濟社會發展核心驅動力,目前正在圍繞特種合金、集成電路設計自動化、水生態安全與健康、高性能計算應用、健康食品智能制造等優勢重點領域積極創建國家技術創新中心。

    “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是搶占全球產業技術創新制高點、推動產業邁向價值鏈中高端的重要科技力量,但目前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的建設和評價尚無成熟標準可循。”崔向群建議,科技部加強工作指導,支持江蘇在相關領域創建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相關部門積極研究出臺政策細則,比如提出“創新中心”重點領域的規劃和布局,進一步增強政策的可預見和可操作性;再比如完善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的評價機制,多采取“揭榜制”“賽馬制”形式,通過多方有序競爭激發創新激情與活力,真正讓有優勢的地方和單位承建,形成協同創新、良性競爭的有利局面,全面支撐我國重大戰略共性技術突破和產業發展。

    “科技創新總是伴隨著較高的風險, 科技保險則是規避科技風險、提升科技創新的有力保障。”全國人大代表、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教授銀燕告訴記者,在調研中他發現,盡管從國家到地方在創新型企業培育、人才引進、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政策,為科技保險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但各保險公司在科技保險方面基本都處于探索階段,不同行業科技險種差異較大、定險較難。如醫藥行業希望打通支付體系,投保臨床試驗險、療效險等險種;半導體行業則重視知識產權險和關鍵人員險等。銀燕建議,創新科技保險的管理機制,多部門合作建立科技保險有關制度。相關政府部門應加強與科技保險機構合作,以“入庫企業”為對象,分級分檔,精準識別,突出重點攻關工程和重大科技創新項目平臺,整合科技保險和各類科創資金,助力解決“卡脖子”技術問題。

    持續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科技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聽完政府工作報告,全國人大代表、航天海鷹(鎮江)特種材料有限公司裝配制造技術中心副主任王巍對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更具信心。

    去年年底,國產大飛機C919項目20架份后機身前段零件、5架份后機身后段部件訂單花落航天海鷹(鎮江)特種材料有限公司。“國產大飛機C919項目成立以來,公司承擔了復合材料零部件40%以上的研制份額,每年還在持續增加中,為國產大飛機研發作出了江蘇貢獻。”王巍介紹,公司加快科技體制改革,創新人才激勵模式,開展股權激勵留住更多科技人才。“通過員工持股,激發了員工的技術潛能,成立了相應的工作團隊制定項目攻關計劃。”王巍表示,企業必須在創新中成長,才能在市場站穩腳跟,目前公司在國產大飛機主營業務以外正拓展新的業務方向,在關鍵技術領域攻關發力。

    “政府工作報告特別強調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加大企業創新激勵力度,我對此印象深刻。”全國人大代表、江蘇陽光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陳麗芬表示,“新一輪的產業變革,關鍵靠科技創新,尤其是數字化轉型。”如今,陽光集團通過建立MTM樣板數據庫、IE工藝數據庫,在智能紡織車間,裁剪一套衣服只需短短6分鐘,大幅提高生產質效的同時,也為發展贏得了先機。

    “作為綠色轉型重點企業,我們將通過創新技術手段,探索綠色減排新路徑。”陳麗芬建議,充分利用我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業協會等單位創新資源,推動節能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綠色共性關鍵技術和相關設施裝備攻關,完善技術創新體系,推進節能減排科技專項行動,推動組建節能減排技術與裝備產業聯盟和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為節能減排技術研發企業出臺便利化措施,降低企業的轉型成本。

    提升科技創新體系整體效能

    新型研發機構是科技體制改革的“鲇魚”和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載體。截至2021年底,江蘇列入統計的新型研發機構562家。全國政協委員,農工黨江蘇省委副主委、東南大學教授吳智深在調研中發現,新型研發機構與依托高校院所關系仍然不順,存在技術成果產權認定不清晰、工作成果評價不確定、技術成果共享機制尚未形成等問題,影響了部分新型研發機構科學家參與度和新型研發機構的發展。

    “新型研發機構建設定位是打通‘科學—技術—產業’路徑,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落地。”吳智深建議,推動高校院所技術持續供給新型研發機構,探索推進高校職務科研成果賦予科技人員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工作,建立更優的利益分享機制,找準高校院所、科研人才、新型研發機構的利益平衡點和最大公約數,合理使用科技成果“三權”收益,逐步探索持股、項目收益分紅、股權出售、崗位分紅對科技人才的協同激勵機制。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先行先試,推行新型研發機構人才“雙聘制”省屬高校試點。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才能充分釋放創新潛能。全國人大代表、省科技廳廳長王秦說,近年來,江蘇堅持把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作為帶動全局的重要抓手,出臺了“科技改革30條”等突破力度大的政策舉措,深入開展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科技“放管服”改革力度不斷加大,科技人員創新創業活力不斷增強,創新創業生態明顯優化。他表示,今年科技工作的主線是各項科技政策的扎實落地。全省科技系統將認真貫徹落實全國兩會精神,更好發揮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作用,抓緊制定我省科技體制改革三年行動計劃,推動修訂科技進步條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全力推動蘇南自創區、省產研院改革發展。推進落實科研項目和經費管理改革,進一步深化“揭榜掛帥”,探索運用“賽馬制”“業主制”,推動項目、基地、資金、人才一體化配置,提升科技創新體系的整體效能。(記者 楊頻萍 張宣 王夢然)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技術創新 科技創新 體制改革 人才引進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