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池州市貴池區梅街鎮桃坡村種糧大戶何進的油菜地里,陳翻身蹲在田里,認真地翻看油菜葉。
“這些葉子發紅不用太擔心,這是油菜抵御冬旱的一種自然現象,只要一場小雨就會又綠又壯。 ”陳翻身告訴何進。
陳翻身是池州市“五老”科技報告團成員。自1981年從農校畢業后,他一直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退休后仍然深入基層授課傳技。
近年來,池州市充分發揮“五老”的獨特作用和優勢,組織50余名專家成立科技報告團,根據各地農業產業的發展需求,精心配制“技術大餐”,直送田間地頭,用實際行動為全年農業生產做好服務。截至目前,“五老”科技報告團成員到鄉村、社區開展技術指導講座、培訓約200場,受訓人員超過10000人次。
“皮膚黑黑的,還經常穿個膠鞋,臉上始終掛著笑容。”這是何進對陳翻身的第一印象。去年,何進第一次流轉土地開始農業種植,“長這么大還沒有下過田,啥也不懂,從選種、播種到施肥、灌溉等,幾乎都是陳老手把手教。 ”去年,他種植的水稻每畝產量最高達900公斤。
“一想到能讓農民增收,我就咬緊牙關干。 ”這是陳翻身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多年來,陳翻身跑遍了貴池區大大小小的村莊,熟悉每一片土地的地理優勢和種植情況。目前,與他有固定聯系的農戶共計180家。
“我要是跑不過來,就用微信交流,照樣能為農戶解決疑難雜癥。 ”陳翻身告訴記者。
眼下,農村地區正大力開展糧食作物綠色高質高效行動,池州市“五老”科技報告團的成員們都在忙著示范傳授關鍵技術,圍繞水稻、油菜等重點作物,講解綠色生產技術規范。
“目前,我們正積極推廣綠色節能農機技術,還探索發展綜合種養、稻蝦共生等高效生態模式,打造綠色低碳農業產業鏈。 ”陳翻身告訴記者。(記者 阮孟玥)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