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時事 > 正文

    大力開展“雙招雙引” 安徽“三農”發展開新局

    蹄疾步穩,成績亮眼。

    2021年的安徽,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一年來,生產喜獲豐收,農村和諧穩定,農民幸福安康。安徽在開新局、應變局、穩大局中交出一份漂亮的“三農”成績單。

    817.52億斤,創歷史新高

    糧食的重要性,無需贅述。

    去年,安徽種植糧食10964.4萬畝,總產817.52億斤,創歷史新高,實現“十八連豐”,順利完成國家下達的任務。

    這是什么概念?這個總產居全國第4位。同比增產13.72億斤,占全國增量的5.1%。如今,安徽是全國僅有的5個糧食凈調出省之一,在南方省份里,是唯一一個。

    安徽糧食生產的成就不僅在量,還在于它的“質”。安徽正在全面推行“按圖索糧”和訂單化生產,去年發展優質專用小麥和水稻5062萬畝,比重超過六成。“按圖索糧”是安徽的首創,正在全國推廣。它的精髓在于,面向加工需要安排優質專用品種,并且大面積成“片”種植,探索“單種、單收、單儲和專用”的產銷加一體化模式。

    現在安徽的這些萬畝片信息已全部上網。企業通過網上點擊可輕松查閱,根據加工需求“按圖索糧”,為優質專用糧后續二、三產業鏈接鋪平追溯通道。種糧效益低,是個全國性難題,安徽為破解它貢獻了可推廣的模式。

    “菜籃子”產品穩定供給。去年年末生豬存欄1582.5萬頭,同比增加11.5%,完成國家下達我省生豬穩產保供任務目標的112.4%。肉蛋奶總產679.8萬噸、同比增加10.2%,水產品產量236.5萬噸、同比增長1.8%,蔬菜產量3077.38萬噸、同比增長4.36%。

    農業發展支撐更加有力。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預計達65.5%、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預計達82%,均全國領先。新建高標準農田560.34萬畝,總面積達5510萬畝,占耕地面積的62.4%。農業生產信息化水平并列全國第2位,縣域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總體水平居全國第4位。

    “糧穩天下安”。 “2022年我們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及省第十一次黨代會要求,立足‘穩產量、提品質、增效益’思路,加快實施‘兩強一增’行動,不斷提升保障糧食安全的能力和水平。 ”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盧仕仁表示。

    “紅”與“綠”,奏響鄉村振興曲

    除了豐收的金黃,2021年的安徽農業農村,還有產業的紅火與發展方式加速轉“綠”的和諧奏鳴。

    最新公布的農業產業化國家級龍頭企業名單中,安徽有21家,總數達83家,居全國第6位。此前,安徽在全國長期位于10名開外。這個突破顯示,近年來安徽農業現代化發展速度加快,質量提升。龍頭帶動,去年安徽農產品加工業產值預計突破1.4萬億元。

    去年,安徽農口實施全員招商,全省共招引項目902個,投資意向2673.26億元。其中已開工項目348個,投資總額達966.1億元。一產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預計超過30%,高于全國20個百分點以上。

    2022年,安徽將繼續大力開展“雙招雙引”,深入實施十大千億級綠色食品產業全產業鏈建設行動,推進全產業鏈產值增長8.3%。力爭新增10家產值超10億元龍頭企業、3家產值超50億元加工園區,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達到1.54萬億元。

    產業紅火,路徑轉“綠”。

    去年,安徽突出抓好農藥、化肥“兩減量”和秸稈、糞污“兩利用”工作,化肥農藥使用量實現“七連降”,農作物秸稈、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分別超91%和81%,均明顯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全省發展稻漁綜合種養面積522萬畝、躍居全國第2位;“三品一標”農產品達9840個,其中綠色食品3839個、有機農產品1573個,均居全國第3位。

    綠色惠及更多區域。安徽與農業農村部簽署共同推動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建設合作框架協議,去年新創建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140個,總數達273個。

    最近,《安徽省鄉村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出臺。規劃提出,到2025年,鄉村產業總產值將達到2.8萬億元。 “做強現代種養業、提升農產品加工流通業、做精鄉土特色產業、優化鄉村休閑旅游業、培育鄉村新型服務業、發展鄉村信息產業等,形成健全的鄉村產業體系。 ”省農業農村廳鄉村產業發展處處長楊亞明介紹,到2025年安徽將布局皖北、皖中、皖江、皖西南四大綠色鄉村產業板塊,形成既凸顯區域差異化發展又能實現區域互聯互動的高質量發展格局。

    腰包鼓起來,環境靚起來

    安徽堅持把改革作為推動農業農村發展的關鍵一招。去年,繼續推進5個縣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試點工作,推進1市11縣新一輪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工作,推進23個縣農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住宅盤活利用省級試點示范。耕地流轉面積達4157萬畝、占確權面積的51.5%,比全國高10個百分點。

    改革激發活力。去年安徽新增家庭農場2萬個,總數達17.7萬個、居全國第1位;新增1.1萬個家農民合作社,總數達11.1萬個、居全國第5位。開展“三變”改革的村達1.15萬個、占72%,超年度目標2個百分點;經營性收入50萬元以上的集體經濟強村預計新增600個左右,總數1900個左右、占12%,超年度目標2個百分點。

    改革惠及老鄉。來自省農業農村廳的數據顯示,去年全省農民收入增速預計11.7%,高于全國增速。回顧“十三五”,2020年全省農民人均收入16620元,居全國第11位,較“十二五”末提升7個位次,提升幅度全國第一。

    著眼2022年以及“十四五”時期,安徽將進一步加快農民增收步伐,聚焦補齊短板,分類推進,精準施策,開展工資性收入倍增、財產性收入擴量、經營性收入壯大、轉移性收入提升等4大行動。

    美不美,家鄉水。去年我省接續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高質量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分區分類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674個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務,整治58條黑臭水體。進一步完善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78%。深入實施村莊清潔行動和村莊規劃建設提升行動,建設800個左右美麗鄉村省級中心村。加強農村路、電、網、水等建設管護,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推動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資源在城鄉間優化配置,推進公共服務一體化。(記者 史力)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雙招雙引 安徽 三農發展 開新局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