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扎扎實實抓好推進實施三次產業高質量協同發展行動計劃,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報告用大量的篇幅闡述了今年我省實施行動計劃的目標、路徑和措施。出席省兩會的代表委員們一致認為,三次產業高質量協同發展行動計劃對于做優做強做大三次產業基礎,加快構筑安徽高質量發展新優勢具有重要意義。要進一步打好產業“組合拳”,釋放產業協同升級的“乘數效應”,帶動全省發展能級的整體提升。
“兩強一增”加快農業強省建設
推動三次產業高質量協同發展,離不開做大做強農業。《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實施一產“兩強一增”行動計劃,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強調農業是穩定經濟社會的“壓艙石”,要大力實施科技強農、機械強農、促進農民增收行動,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這成為參會代表和委員熱議的話題。
省政協委員、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盧仕仁表示,實施“兩強一增”行動,契合中央精神、符合安徽實際,有利于提高我省農業科技、農機裝備水平,補齊農業生產體系的短板,提升農業勞動生產率和畝均產出率,促進農民增收,充分體現了“黨中央有部署,安徽見行動”。
“為扎實推動‘兩強一增’盡快落地,我們出臺了《主要任務分解表》,將53項主要任務分解到31個省直部門和16個市,將我廳承擔的44項任務分解到33個處室(站)。下一步,將建立清單化、閉環式工作機制和定期調度、定期通報制度,把握重點任務、工作要求、時間節點,推進任務落地,確保層層有責任、件件有人抓、事事能落實,迅速在全省掀起‘兩強一增’熱潮。 ”盧仕仁說。
來自省農業農村廳的數據顯示,去年,我省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預計達65.5%,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預計達82%,均處于全國領先。農民收入增速預計達11.7%,高于全國增速。
“《政府工作報告》中,我最關心的是農業、農村和農民的內容,特別是農民增收方面的政策。 ”省人大代表楊華說,報告專門拿出一個段落談大力促進農民增收,令人倍感振奮。報告提出要實施工資性收入倍增行動,強調通過改革增加財產性收入,要求壯大經營性收入,提升轉移性收入。這些舉措針對性很強,有具體目標也有詳細措施,這說明今年政府對農業農村投入會進一步加大,農民會得到更多實惠。
提質擴量增效 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
“二產的‘提質擴量增效’,短短6個字,都抓到了點子上,發展制造業尤其要在提高發展質量上下功夫,提升產品質量,打造優質企業。”作為合肥一家傳統制造業企業的負責人,省人大代表唐祥先對制造業發展的話題十分關注。
他表示,在他所從事的液壓行業中,一些高端設備還依賴國外進口,購買設備往往花費了大量資金和時間成本,如果能實現國產化替代,整個行業、產業的發展效益會有很大提升。
“人家的產品優勢在于附加值高,因此我們發展制造業要從產品質量和企業發展效益入手。 ”唐祥先建議,在發展新興產業的同時,也要加大對傳統制造業的關注與扶持,通過新技術、新工藝提高產品質量,實現“智能制造”,促進轉型升級,讓傳統制造業插上“科技翅膀”。
對于新興產業尤其是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省政協委員盧立新十分關注且作了大量“功課”。他建議,要提升技術研發整合能力,打造芯片和軟件研發產業鏈,并加大“雙招雙引”力度,加快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場景應用。
“目前,以合肥、蕪湖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基地為支撐,我省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集群已經在全國占一席之地,但仍需提質擴量增效。 ”盧立新建議,鼓勵和支持我省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匯聚創新資源,加快建設創新平臺和新型研發機構,提升自主創新和協同創新能力,同時,強化人才隊伍建設,促進重點企業與高校合作開發,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這兩年通過數字化、智能化改造,我們紗廠智能化率超過50%。 ”省人大代表、安徽華茂集團董事長倪俊龍介紹,該公司紡紗工廠經過智能化改造后,每萬錠用工從過去的50人下降到14人,生產成本下降近40%,能耗下降5%,勞動生產力大幅提升,去年利潤實現翻番,這都得益于智能化改造。
倪俊龍建議,政府應加強對傳統產業的支持力度,引導傳統產業全方位、全產業鏈進行技術改造,以智能制造為抓手,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分類制定傳統產業實施智能制造行動計劃,推動企業智能化制造步伐。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在各個行業樹立標桿企業引領示范,推動本行業實施智能制造。
“工業互聯網是‘十四五’安徽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抓住的重要風口、必須搶占的關鍵賽道。 ”省政協委員陶儀聲認為,我省工業互聯網發展具備很多優勢,工業應用場景豐富,網絡基礎不斷夯實,平臺培育初見成效,創新應用持續擴大。但與發達地區相比還存在短板。陶儀聲建議,強化工業互聯網基礎支撐,推進企業內網升級,開展外網建設。構建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支持家電、汽車、新型顯示、高端裝備等重點領域建設工業互聯網平臺;培育工業互聯網新模式,加強網絡化協同;優化工業互聯網發展環境,綜合運用財稅政策,加大對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的政策扶持,提升工業互聯網網絡安全防護能力。
“鍛長補短”推進外貿與消費實現新提升
皖美制造、皖美農品、皖美旅游、皖美味道……三產“鍛長補短”行動中,提出了這些具體行動。省人大代表童俊杰認為,要深挖農村市場消費潛力,各地要結合自身資源稟賦不斷調整產業結構,探索 “一村一品”的農業產業經營模式,形成規模效益和品牌效益。通過優質產品供給,培養新的消費增長點,讓皖美農品更豐富多樣,讓皖美旅游更多彩絢麗,讓皖美味道更記得住鄉愁。
同時,要完善鄉村商業網點布局,提升鄉村商業體系的承載能力,滿足消費市場多樣性需求。鼓勵餐飲連鎖企業向鄉村延伸采購鏈,生鮮快遞服務企業向鄉村延伸配送鏈,大型農產品批發交易市場向鄉村延伸信息鏈,餐飲食品等“老字號”企業向鄉村延伸品牌價值鏈。
“加快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是推動貿易高質量發展、培育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重要舉措。 ”省政協委員、安徽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教授楊蓮娜說,要積極助推皖企搶抓RCEP機遇,實現安徽更高水平開放。
“2022年1月1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正式實施。RCEP內容廣泛,涉及全球最大區域,總體上開放水平和規則標準較高。 ”楊蓮娜表示,有關部門要深入研究RCEP規則,打造“一站式”投資與貿易服務平臺,提供原產地證書簽發、知識產權、商事調解、涉外公證等服務。
楊蓮娜認為,伴隨著RCEP的實施,建議我省進一步擴大開放,推動貿易自由化和投資便利化;結合自貿試驗區不同片區的功能,有選擇地進行產業開放或政策改革的壓力測試和創新鼓勵。皖企也要適應新的競爭格局,用好原產地規則,積極擴大出口,在伙伴國家建立海外直采中心,加大原材料及中間產品的進口,拓展跨境價值鏈。(王弘毅 史力 范克龍 何珂 湯超)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