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蕪湖航空產業園的蕪湖通航創新園有限公司,不久前收到了來自蕪湖市灣沚區的政策獎勵“紅包”10萬元。無需申報就收到了政策獎勵,這讓企業負責人梁小波感到意外和驚喜,他說:“在沒有特意關注和申請的情況下,惠企政策網上超市平臺讓政策兌現‘免申即享’,對企業來說,省心、省時、省力,讓我們可以把更多的時間用在集中精力創新發展上。”
政務誠信是法治政府的構成要素。依法推進公共政策兌現,是新形勢下創優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必由之路。不單是蕪湖通航創新園有限公司,自5月20日起在蕪湖市開展依法推進公共政策兌現創優法治化營商環境專項行動試點,很多企業都收到了來自政府兌現的真金白銀的“大紅包”。截至目前,試點區域共梳理存量公共政策兌現問題287個,已兌現84個,兌現金額1.84億元;即將兌現157個,涉及金額3.42億元;其余46個正在分類推進。
梳理“歷史遺留問題” 分類分期保兌現
公共政策兌現的到底是哪些內容呢?記者了解到,主要包括:招商引資的優惠政策、企業科技創新的獎補等,此外還包括企業因行政征收產生的補償、漁民退捕的安置保障等,紛繁復雜,牽涉廣泛。
自試點工作開展以來,省委依法治省辦和蕪湖市委市政府分別印發試點工作方案和實施方案,堅持“頂格謀劃、頂格協調、頂格推進”。蕪湖市政府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桑寶慶介紹,蕪湖圍繞“雙招雙引”及創新創業相關政策、“六穩”“六保”及促進復工復產等財政資金獎補政策、政府與市場主體依法簽訂的行政協議等方面,對所有問題系統歸集,逐條進行法律關系分析,分別制定“問題清單”、“責任清單”。
市民在公共政策兌現窗口進行詢問
同時,提升線下兌付質效。無為市在政務服務中心開設政策兌現實體平臺,施行派員入駐“一門辦”服務;經開區設立政策兌現集中受理窗口,對園區內涉企政策兌現事項實行“一窗辦”服務。灣沚區在開發園區設立一級財政,實現財權和事權相統一,減少各類產業扶持資金審批環節,兌現審批時限由原來的一個多月縮短至7個工作日。
再者,分類推進問題解決。將列入問題清單的287個問題,根據實際情況,分類進行兌現。對已經具備兌現條件的80個問題,按照規定程序及時兌現。對法律權利義務關系明確但暫不具備兌現條件的164個問題,制定兌現方案確定兌現時限。對權利義務關系有爭議的23個問題,引導當事人通過行政訴訟、行政復議、行政裁決等方式予以實現。對于已進入訴訟程序的20個問題,責任單位應依法應訴,并嚴格執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
創新兌現機制 惠企網上超市實現“即申即享”
11月23日記者在蕪湖市數據資源管理局電子大屏上看到,全市惠企、惠民政策兌付的金額、次數等信息實時滾動,兌付企業(群眾)、政策名稱、兌付時間、兌付金額公開透明……
該局工作人員介紹道:“以往,申報人自主申報,需提交材料,經層層審核審批,現在,通過數據共享、信用承諾的方式,惠企政策免申即享,資金‘秒兌付’,破解了曾經不少企業面臨的‘政策不易找、申報多頭跑、進度看不到’的問題。”
蕪湖市數據資源管理局黨組成員、總工程師楊俊介紹,蕪湖市惠企政策網上超市設立“政策直達”、“政策沙盤”、“政策質詢”、“合同履約”四大模塊。“政策直達”模塊主要為企業或者個人提供全市范圍內有效的公共政策,是網上超市的“中樞系統”。截至目前,“政策直達”模塊已上線惠民惠企公共政策69項,其余政策正在逐步梳理。
同時,網上超市確保兌付一鍵直達。充分整合協同安徽省政務服務網法人及個人用戶體系、社保卡銀行賬戶、企業基本信息等數據資源,打通國庫銀行與支付平臺的在線支付技術路徑,著力打造“即申即享”、“免申即享”、“限時即享”新模式。“即申即享”、“免申即享”已實現在線申報“零材料”、政策審批“零人工”、獎補資金“秒到賬”;“限時即享”屬于兜底模式,目前已開發完成,首批符合“限時即享”要求的6項公共政策已經上線。
“這個太方便了,點擊申請通過之后,不要等幾個月,直接到賬了。”9月23日,在蕪湖工作的小李通過皖事通蕪湖市惠企政策網上超市申報,高校畢業生穩就業補貼2500元直接到達他的賬戶。自9月23日,該平臺正式上線發布以來,該平臺已兌現資金超7887萬元。
形成招商監管體系 打造營商環境“新樣板”
為實現合同履約“雙向監管”,蕪湖市升級全省首個“招商引資合同履約監管信息系統”,以合同協商為始、履行完畢后合同評估為終,建立事前合法性審查、統一備案,事中雙向監管、分級管理,事后合同評估、總結提升的合同“全生命周期”監管體系。
在完善企業端監管方面,蕪湖出臺《蕪湖市招商引資合同管理暫行辦法》,對合同履行的重要時點、環節、目標如開工日期、投資強度、銷售規模、施工投產、建設周期、審批辦理情況及兌現情況、違約責任設置等具體情況及時追蹤、印證,對履約不良狀態予以紅燈提示,及時提醒監管部門督辦,實現履約全過程可留痕、可溯源、可追蹤。
在落實雙向監管方面,系統運行以來,錄入合同1404份,制發履約監管督辦函169份、履約監管意見書338份,有力防范了合同風險,保障了合同雙方合法權益。針對政府部門公共政策不兌現、慢兌現問題,支持和鼓勵企業“民告官”,厘清責任義務,依法依規保障人民群眾和市場主體合法權益,政府部門普遍增強了風險意識、法治意識和責任意識,公信力和執行力明顯提升。
“公共政策的制定實施以及執行兌現體現著政府的治理效能。依法主動及時全面兌現公共政策是創優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基本要求。”省委依法治省辦副主任、省司法廳廳長姜明表示,下一步,我省將強化源頭治理,引導政府精準實施公共政策;強化平臺建設,確保政策兌付在線直達;強化監督考核,實現政策兌現閉環運行,建設公共政策兌現全省統一信息化平臺,整合協同個人用戶體系、社保卡銀行賬戶、企業基本信息等數據資源,實現公共政策一網統查、一網統管,推進更多公共政策兌現獎補資金“秒到賬”。
蕪湖試點工作的系列做法,通過有效保障市場主體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以政府和市場主體共同守信踐諾,提振企業和人才在蕪創新創造的信心,以法治力量保障構建親清政商關系,營造政府誠信、企業安心、群眾滿意的法治化營商環境。(記者 汪喬)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