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時分,珠海為農社區逐漸熱鬧起來,家長接孩子放學,巷子里飄滿飯菜的香味,曾經垃圾亂扔、攤販亂擺的景象已不復存在。“最近家門口的小巷干凈多了,生活環境越變越好,這才是老城區該有的樣子。”家住為農社區穗珠小區的冼大爺稱贊道。
為農社區轄區內多為老舊小區,背街小巷縱橫交錯,“臟亂差”曾是這里的老大難問題。為了給居民營造一個舒適的居住環境,近期為農社區著力修補破損路面,清理廢棄綠化帶,并聯合城管部門加大對占道經營、亂擺賣、亂張貼等整治力度,背街小巷的面貌煥然一新。
如果說主干道是城市的“面子”,那么背街小巷便是城市的“里子”。今年7月以來,珠海以老舊小區、背街小巷等關系市民生活質量的區域為重點,圍繞老舊小區臟亂差、停車秩序混亂、背街小巷環境衛生差等多方面問題,開展多項整治行動,提升城市品質,倡導文明風尚。
如今,為農社區的老墻改造成精美的彩繪墻,昔日的衛生死角搖身一變成一個個小景觀,共享單車在劃定的停車框內整齊擺放。
“對于人員流動性大的老舊社區,整治后如果沒有長效機制來保障,各種臟亂差很快就會死灰復燃。”為農社區工作人員介紹,該社區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和志愿者作用,成立了一支巡查義工隊,對不文明行為進行巡查勸導,探索居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新模式。
萬“巷”更新的同時,珠海老舊小區的環境也在提檔升級。老舊小區的改造項目多為空中纜線整治、道路硬底化、劃設停車線,以及路燈、健身器材、消防設施的增設等。由于大多數老舊小區缺乏業委會和物業管理,為了凝聚居民共識,社區協商便成為不可缺少的一環。
在珠海新溪社區豪華花園小區,曾經泥土裸露的空地建起了人行步道、小花園、健身廣場,居民在小區里散步聊天,一幅其樂融融的景象。新溪社區工作人員介紹,小區的公共空間均由居民設計,每個樓棟的樓長和熱心居民都參與了議事協商會,“要改什么、怎么改,都由居民自己決定”。
有了社區協商這把“金鑰匙”,珠海的老舊小區改造項目順利推進。據了解,7月以來,珠海已實施老舊小區改造項目121個,其中已完工33個。(記者蔣欣陳)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