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第4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如期而至,民俗活動精彩紛呈。隨著廣東鄉村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提升行動的開展,越來越多群眾加入到志愿者隊伍中,助力鄉村振興事業。截至2021年8月底,全省共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2.57萬個,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伍5.17萬支,共開展文明實踐活動260萬余場次,組織鄉村振興文明實踐主題活動逾2.8萬場次。
擴大志愿服務“朋友圈”
豐收節前后,韶關仁化縣石塘鎮“月姐歌”志愿服務隊的月姐們盛裝打扮,演繹流傳千年的唐朝宮廷歌謠,展現了“月姐歌”這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機和活力,豐富了石塘鎮的文化氛圍和內涵。
“通過這幾天的學習,我對電商有了更全面的認知,教學干貨滿滿。”參加電商扶農培訓志愿活動后,學員給志愿者發來感謝。
在廣東科技學院開展的為期10天的培訓中,志愿者以線上公開課、教學視頻、線上指導和實操的形式,為返鄉創業青年、自由職業者講授電子商務營銷、政策法規、視頻拍攝技巧等知識,為鄉村電商產業發展培育人才。
近年來,廣東通過發揮黨員示范、青年生力軍、群眾主體作用,不斷壯大骨干隊伍,擴大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朋友圈”。省文明辦、團省委聯合舉辦兩批省層面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專題培訓班,各地舉辦各類志愿服務培訓近2萬場次,有力推進新時代志愿服務專業化、精準化、品牌化。
聚焦群眾需求送服務
百香果醬山藥、瓦罉焗流溪魚頭……首個“粵菜師傅培訓室”的落戶,給廣州從化區城郊街西和村送來了粵菜烹飪大師的志愿培訓服務。目前,培訓室已舉辦118期培訓班,培養出一批有志于傳承粵菜文化的工匠能手,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每逢周六,一輛“文明巴士”都會開進惠州惠東縣鄉村,把志愿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巴士的車廂上,“做文明有禮惠東人”等標語十分吸睛。車身一側的LED屏幕上,循環播放著精神文明創建、法律法規政策等主題宣傳知識。
“我們想通過流動‘文明巴士’,把文明帶到每一個角落。”惠東縣愛心群志愿者協會秘書長張燕玲透露,作為惠州首輛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流動巴士,“文明巴士”還會在節假日開進村鎮,開展各類免費服務,如義剪、義診等。
近年來,廣東通過聚焦群眾現實需求,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統籌協調作用,推出了一批可重復、能持續、見實效的志愿服務項目。珠海、汕頭、韶關、湛江等地還結合中秋、國慶、農民豐收節等重要節日開展送戲、送文化、送電影、送科技下鄉等活動,推動資源應時應節走進百姓。(記者 吳曉嫻)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