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數據 > 正文

    常溫超導“熱瘋了”!概念持續性幾何?

    具有超導特性的材料目前已被廣泛應用于電子通信、交通運輸、國防軍事、電力能源、醫療研究等領域,應用前景廣泛,但超導特性實現對環境等要素有嚴苛要求,這也讓常溫常壓下的超導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根據財聯社等媒體的消息,韓國有研究團隊在預印本網站arXiv上傳論文稱,一種命名為LK-99的銅摻雜鉛磷灰石材料擁有“室溫+常壓”超導能力,是全世界首款室溫常壓超導材料。此外北京時間8月1日凌晨,美國泰吉量子公司也在官網公布照片稱新發現一種室溫超導材料,其溫度上限可達到攝氏150度。

    (來源:證券時報,原圖為美國泰吉量子官網截圖)


    (相關資料圖)

    科學界不認可?

    為何全世界對室溫常壓超導會有如此高的關注度?顧名思義,這與超導在常規條件下難以實現的特性有關。

    浙商證券在有關研報中指出,目前的超導材料的應用局限于低溫和高壓環境,大多數超導材料的轉變溫度都在40K(零下233度)以下,突破該轉變溫度的目前只有銅氧化物超導體和鎳氧化物超導體兩種。如果室溫常壓超導材料取得突破,將在能源、交通、計算、醫療檢測等諸多領域產生變革。

    (來源:浙商證券)

    但在部分科研工作者看來,現有信息可能并不支持“LK-99可實現室溫常壓超導”這一論點。

    根據第一財經等媒體的報道,上海市超導材料及系統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超導應用研究專家洪智勇在一場東吳電子的內部電話會上表示,根據現有情況來看,韓國團隊報道的測試手段和方法并不是很正統的超導材料驗證實驗。洪智勇表示,從該團隊公布的論文來看,其測試手法與目前的超導材料驗證試驗存在差異,且測試方法和數據的呈現方式過于粗糙,難以證實材料是否真的具有超導性質。

    洪智勇同時指出,LK-99超導材料的合成簡單,僅僅是通過合成和參雜,就在本應不具備明顯電磁特性的鉛磷灰石化合物中,發現了一種在室溫下具有“超導”性質的新材料。

    股市先熱?早有先例

    事實上,就在LK-99相關論文發表后不久,論文創作團隊成員之一就對外表示,該論文存在缺陷,系團隊中的一名成員擅自發布,目前團隊已要求下架論文。但這似乎并沒有妨礙到A股超導概念被市場熱炒。根據統計,東財的超導概念指數8月1日-2日累計漲幅超過8%,部分個股甚至連續兩日封住漲停,20cm漲停的情況也有出現。

    (來源:東方財富,截至8月2日收盤)

    不過,有部分公司在消息公布后緊急辟謠稱,并未涉及室溫超導業務。

    根據時代財經的報道,百利電氣證券部負責人8月2日表示:“那個(室溫超導)跟我們沒什么關系”。該公司2022年報顯示,超導電力技術是其前瞻性技術創新業務,控股子公司北京英納超導技術有限公司是國內較早成立的專業研發高溫超導材料的企業。對此上述負責人進一步表示,公司業務涉及高溫超導,但并非主營業務。

    同屬超導概念的國纜檢測也在8月2日晚間披露異動公告稱,公司主營業務為提供電線電纜及光纖光纜的檢驗檢測等專業技術服務,高溫超導電纜檢測屬于公司可提供的檢測領域之一,高溫超導電纜在攝氏零下196度下運行,與常溫超導概念無關。公司目前沒有與常溫超導概念相關的技術,未產生收入。

    (來源:國纜檢測,8月2日異動公告)

    事實上,超導概念的類似異動年內已有先例。

    將時間倒推到今年3月8日,彼時美國羅徹斯特大學有團隊宣布其找到一種新材料,可以實現“近常壓”室溫超導,消息公布后次日超導概念股開盤大漲,永鼎股份、百利電氣等一字漲停。不僅如此,根據科創板日報當時的報道,相關傳聞不止點燃了行情,也讓維權群的熱度提前飆升,僅僅是3月8日晚間,各種“常溫超導維權群”截圖在社交平臺流傳,多個群一小時內就有200多人加入,但群內消息卻真假難辨。

    不僅如此,網友對于超導概念也是調侃居多。根據財聯社的報道,有網友在LK-99消息公布后調侃稱,人類從導體到超導體的發現之旅用了180年,從發現超導現象到疑似發展室溫超導用120年,而A股從發現室溫超導到實現可控聚變僅用了60分鐘,炒作資金已經蜂擁而至,此外還有網友開玩笑稱“封單數決定科技含量”。

    (來源:財聯社)

    券商“吃不準”?

    從公開信息來看,對超導概念態度喜憂參半的不止投資者,券商也是如此。

    根據第一財經的報道,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在有關推文中指出,雖然常溫常壓超導體的商業化還沒有時間表,但超導特性將顛覆既有的產品設計以及材料與技術的采用,即便小如iPhone的移動設備,也可能擁有與量子計算機匹敵的運算能力,它將對消費電子領域的產品設計產生顛覆性影響。

    (來源:第一財經,原圖為郭明錤推文)

    東吳證券電子團隊的觀點則有所不同。該團隊認為,室溫超導材料距離商業化尚遠,實驗結果從實驗室走到商業化應用放量都需要一定的時間,低溫超導現象到20世紀80年代才成熟應用在醫療核磁共振領域;而高溫超導材料在80年代末被發現,因為材料制備工藝復雜,直到35年后才進入市場化應用。現階段室溫超導材料制備成本高昂,批量化加工技術尚未成型,并且使用穩定性仍需大量驗證。

    該團隊就此認為,即使室溫超導材料得到驗證,室溫超導的商業化落地時間還無從判斷。當前業內能夠實現大規模商業化落地的超導技術仍然以低溫超導和高溫超導為主。

    總結起來,常溫超導實現后可能產生廣闊的應用前景,但考慮到技術進展以及實現難度,在A股市場參與相關概念,目前仍然存在風險。投資者在挑選有關上市公司時,仍需以基本面為主,切勿盲從。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