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周刊 特約 | 趙慶明
【資料圖】
毫無疑問,油企最好的日子已經過去了,從去年下半年到現在,油氣價格表現出易跌難漲的趨勢。
最近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和非歐佩克產油國在第35次部長級會議上宣布減產直到2024年,旨在維持石油市場穩定,為市場提供長期指導。但是通常而言,OPEC及OPEC+的減產決策,對于油價的推動,只是一個極為短暫的影響或者利好。在此之后,油價大概率會回到原有的下跌軌道上來。
盡管“股神”巴菲特在5月持續加倉了西方石油,中國“三桶油”的股價走勢也不錯,但是從油價的角度來講,并不主張投資者現在買入油氣股票。
下半年油價整體走弱
但不具備大幅下跌可能性
自去年年中布倫特原油創下125美元的高位之后,一路走低,最近收于75美元附近。產油國希望通過減產的方式來提振油價。但是,它們的預期可能會落空。
首先,從以往多次經驗來看,減產協議往往并不穩固,時常會出現不遵守約定的參與者。
其次,在影響原油價格的因素中,需求排第一位,供給排第二位。當然除此之外,美元匯率也是影響因素之一。
從根本上來講,減產,是因為需求不足。如果僅僅是減產,而市場需求沒有增長,對油價影響并不會太大。
從需求的角度來講,結合當前全球經濟形勢來看,油價并不具備持續上漲的環境。一方面,美國和歐洲都處于加息和縮表的貨幣政策周期之中,另一方面從宏觀經濟看起來也并不強勁。
盡管美國經濟看起來十分有韌性,但是仍有數據顯示美國經濟可能并沒有看起來那么強勁。6月8日美國勞工部最新數據顯示,上周首次申領救濟金人數激增2.8萬人至26.1萬人,預期23.5萬人,前值23.2萬人,遠超過經濟學家此前預期,也創下了2021年7月以來最大增幅。同時美國、歐洲的制造業,都處于榮枯線50以下。這表明制造業仍然不景氣。
同時,從主流的預測來看,歐美日等經濟體的增長難有大幅上升,甚至大概率是下行的走勢。新興市場國家,今年的日子更難過一些。
所以,結合需求背后的全球宏觀經濟走勢來看,油價不具備持續上漲可能性。
從年初到現在,布倫特原油價格基本在85美元~75美元小區間內波動,如果拉長至去年下半年,則會發現油價整體處于震蕩走低的過程。
盡管普遍預測,美國可能在年末降息,因為美國經濟可能遭遇衰退或者走弱,但市場整體仍處于高利率水平環境中。歐元區經濟增長已經連續兩個季度出現環比下跌,處于技術性萎縮中,所以下半年的油價,我的預判整體是走弱的,但目前看不到大幅下跌的可能性。
油企最好的日子可能已經過去了
從油價角度不主張現在買入油氣股票
在需求不旺的市場環境下,產油國希望通過控制供給,試圖來維持高油價。但毫無疑問,油企最好的日子已經過去了,從去年下半年到現在,油氣價格表現出易跌難漲的趨勢。
國際油價的向下趨勢,連帶石油公司的業績也出現了下滑。事實上,過去兩年油氣企業鮮有新增的投資,這種情況下,企業折舊也比較少,有利于油企的利潤。
過去一段時間,市場比較關注的話題是巴菲特掌管的伯克希爾·哈撒韋持續加倉西方石油。
我們觀察西方石油過去一段時間的表現。僅自2010年以來,西方石油的股價從未超過77美元。在最近一波上漲之后,再一次回落,至今仍然沒有漲到周期高位。我認為這與石油價格走勢不利于其收益是相關的。
整體來說,西方石油的這個表現是遜于美股的大市的。
相反,中國的“三桶油”,今年以來股價的走勢不錯,其推動力包括業績向好,以及中特估概念走熱等特殊因素等。它們的股價上漲,不單是油價的因素推動的。
我看到,最近有一種觀點認為,在選擇油氣股票的時候可以根據公司的石油儲備量來選擇。但是我并不認同,不同類型公司的估值有不同的考量因素。比如中石油的石油儲備比較多,油產氣量也比較高,而中石化主要靠進口油氣資源,進行加工,再出售來盈利。中石化的利潤會受到簽訂合同時的價格和實際用于生產中原油的價格的影響。所以不能單純地用油氣儲備的多少,來衡量油企的投資價值。當然,假設其他條件不變,尤其是原油的價格和制成品價格都穩定,且油價處于高位,遠遠超過生產成本的情況下,石油儲備越多的公司,投資價值是越大的。
如果單純從油價的角度來說,我并不主張現在增加在油氣股票方面的投資。
(作者系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副院長。本文已刊發于6月10日《紅周刊》,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不代表《紅周刊》立場,提及個股僅做分析,不做投資建議。)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