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數據 > 正文

    增持回購方案頻現 警惕“忽悠”風險

    證券時報記者 王軍

    近期,部分“問題公司”年報披露后,股價節節敗退,甚至還有公司股票因此拉響了退市警報。


    (相關資料圖)

    為了防止觸發交易類強制退市指標,部分面臨退市風險的公司發布增持或回購計劃,嘗試給市場更多信心,以期增強投資者對公司股價的認可度。

    但增持或回購計劃在關鍵時刻發布,難免會讓市場有各種猜疑。近期,交易所對多家瀕臨退市公司發布的增持或回購計劃下發了關注函,要求說明增持主體的實力、增持資金來源、是否有“忽悠式”增持等事項。

    增持回購方案頻現

    為了保持上市地位,部分瀕臨退市的公司發布增持、回購計劃,嘗試給市場更多信心,但考慮到公司基本面情況,監管層也及時下發了關注函,對相關增持、回購計劃“刨根問底”式問詢。

    據證券時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ST中天、*ST藍光、*ST搜特、*ST龐大、*ST宏圖、*ST泛海、*ST嘉凱、ST美置、*ST新海、ST粵泰、*ST弘高、*ST天潤、ST陽光城、*ST紫鑫、*ST宋都、*ST海投等多家公司處在“面值退市”邊緣。其中,*ST中天、*ST藍光、*ST搜特、*ST龐大、*ST宏圖、*ST嘉凱、ST美置已鎖定退市,*ST藍光、*ST中天已收到交易所退市決定前的事先告知書。

    值得一提的是,在面臨“面值退市”之際,*ST龐大、*ST泛海、*ST新海、*ST宋都、ST美置、金科股份等公司拋出了股東、高管增持或回購計劃。

    關鍵時點發布增持、回購計劃,監管層對公司相關行為高度關注。例如,金科股份5月22日公告稱,控股股東重慶市金科投資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自愿增持計劃,增持金額5000萬元-1億元,增持價格不高于1.5元/股。

    同一天,金科股份還發布了公司面臨破產重整相關公告。公告稱,公司被債權人重慶端恒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申請重整。端恒建筑持有金科股份的商業承兌匯票2791.55萬元,金科股份均未按時履行上述商業承兌匯票的承兌義務且已逾期多時。

    對此,深交所下發關注函,近期,公司實控人黃紅云、金科控股及其一致行動人所持公司股份多次被強制平倉,深交所要求其結合近期平倉情況說明履約能力,是否存在忽悠式增持,并結合減持、平倉等情況說明本次增持事項是否構成短線交易,所持股份后續如繼續平倉,是否存在因構成短線交易等情形增持事項無法實施的風險。

    警惕“忽悠式”增持回購

    面對面值退市風險,公司采取各種手段保持上市地位無可厚非,但也有部分公司可能存在忽悠式增持、回購的情形。

    例如,*ST龐大此前曾披露一則不低于2.5億元的回購計劃,公司股票當時正面臨著面值退市風險,公司通過發布回購計劃保殼意味明顯。

    在5月10日的澄清公告中,*ST龐大表示,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持續為負,大額應收款項未收回、破產重整到期債務等事項,公司存在持續經營能力的重大不確定性。截至目前,公司尚不具備實施回購的條件。

    *ST新海此前也曾公布不超過2億元,不低于1億元的回購計劃,但回購期屆滿后,完成回購金額約999.85萬元,低于《回購報告書》中的回購資金總額下限。公司表示,受到銀行授信等在內的融資受限影響,公司流動性資金趨于緊張,公司未能在回購期限內以最低回購金額完成股份回購事項。

    而在面臨退市關鍵時刻,*ST新海近日發布了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動人增持計劃。隨后,深交所下發關注函,要求公司核查增持主體增持公司股份資金具體來源,是否存在上市公司向增持主體提供資金的情況。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公司實際控制人張亦斌、馬玲芝合計持有公司總股本15.78%股份,其中95.10%處于質押狀態、95.48%處于凍結狀態。深交所要求公司核查張亦斌、馬玲芝所持公司股份被凍結涉及的具體事項、最新進展情況,相關股份近期是否存在被司法拍賣、強制執行的風險。

    “投資者需要謹慎對待上市公司忽悠式增持、回購,關注增持、回購主體的資金來源,以及可能存在的信息披露違法違規風險。”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表示,全面注冊制下,退市效率更高,增持、回購可能短時間可以規避退市風險,但中長期公司股價表現仍取決于公司基本面的改善以及持續經營能力。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