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集采政策邊際影響的日益減弱,加之一系列提質增效的舉措,創新藥龍頭恒瑞醫藥正逐步走出業績低谷,公司剛剛公布的2023年一季報顯示,恒瑞醫藥營業收入與凈利潤已同步止跌回升。
(資料圖)
而二級市場的“先知鳥”機構資金們也早已提前入局。截至一季度末,將恒瑞醫藥納入前十大重倉股的偏股型基金共計211只,繼2022年四季度大幅增加后(2022年四季度、2022年三季度將恒瑞醫藥納入前十大重倉股的偏股型基金分別為175只、94只),一季度數量再度提升。而與之相呼應的,則是年內公司已斬獲超20%的階段漲幅。
負面影響逐漸弱化 業績重回上行通道
4月22日,恒瑞醫藥2022年年報、2023年一季報同日發布,雖然受仿制藥集采、醫保談判降價等因素影響,公司2022年業績承壓。但值得欣喜的是,2023年一季度,從產品銷售情況來看,恒瑞醫藥已基本走出上述不利因素的影響,迎來了久違的業績拐點。
一季報顯示,公司報告期內實現營業總收入54.92億元,同比增長0.25%;創造歸母凈利潤12.39億元,同比增長0.17%。這是自2021年下半年公司業績出現下滑以來,季度營收和凈利潤首次同時止跌回升。
而拉長時間周期來看,在2011年~2020年長達十年的時間里,恒瑞醫藥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都長期保持了兩位數的高速增長,直至受仿制藥帶量采購、創新藥醫保談判降價及醫療機構診療業務量縮減等多重因素影響,公司業績才受到了中短期的擾動。
年報披露,2018年以來,公司涉及國家集中帶量采購(1-7批集采)的仿制藥共有35個品種,中選22個品種,中選價平均降幅74.5%。其中,2021年9月開始陸續執行的第五批集采涉及的8個藥品,2022年銷售收入僅6.1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22.6億元,同比下滑79%;2022年11月開始陸續執行的第七批集采涉及的5個藥品,2022年銷售收入9.8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9.2億元,同比下滑48%。與此同時,2022年1月1日起,公司阿帕替尼、吡咯替尼、硫培非格司亭、瑞馬唑侖、氟唑帕利、海曲泊帕等多款創新藥因為執行新的醫保談判價格,醫保銷售價格亦平均下降了33%。
業內普遍預測,集采于恒瑞醫藥的負面影響有望在2023年基本消化,一方面,隨著國家帶量采購步入常態化和成熟化,后續企業的降價壓力將大為緩和;另一方面,截至目前恒瑞醫藥未被納入集采的超10億元的仿制藥大品種已所剩無幾。
而從恒瑞醫藥2023年首季業績表現來看,也在逐步印證這一觀點。
研發投入創新高 公司長遠發展獲有力支撐
素有“創新藥一哥”之稱的恒瑞醫藥,其“仿轉創”的出路起初并未得到業內的一致看好,多數觀點認為其并不敢從仿制藥的舒適區邁向充滿未知風險的創新研發領域。
但創新研發無疑是各行各業發展的必然導向,醫藥行業同樣也不例外,這將讓企業走向新的高度,突破發展桎梏,但不可否認的是,在獲得高回報之前,面對高投入、高風險、長周期等一系列未知數,誰也不敢保證企業能夠撐過產業轉型升級的歷練。
作為“仿轉創”的首發選手,恒瑞醫藥的轉型思想無疑是果敢且堅定的,在集采不斷推進大幅壓縮原有利潤空間,資本市場長期不看好企業轉型的巨大壓力下,恒瑞醫藥2022年累計研發投入仍然高達63.46億元,較同期增長2.29%,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同比提升至29.83%,其中費用化研發投入48.87億元,研發費用占銷售收入比重同比提升至22.97%,雖然在一定程度影響了當期利潤,但也為公司的長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多年來堅持高研發投入為恒瑞醫藥帶來的回報也有目共睹,目前公司共有13款上市創新藥(含1款合作創新藥),同時,年內公司共有6 項上市申請獲NMPA受理,2 項臨床達到國際多中心III期主要研究終點,8 項臨床推進至III期。展望2023年,隨著集采影響的邊際改善,達爾西利、瑞維魯胺、恒格列凈等創新藥通過醫保銷售放量,以及更多新藥的上市,創新藥的銷售將助力公司業績持續回升。
另外,公司也正在積極布局出海,研發及合作進展不斷。一方面,創新藥國際臨床實驗穩步開展,包括海曲泊帕的血小板減少癥獲得FDA 孤兒藥認定、“雙艾”治療晚期肝癌適應癥目前已進入在美國遞交新藥上市申請準備階段,創新藥海外持續推進。另一方面,海外授權進展不斷,2022年公司自主研發的抗癌創新藥EZH2抑制劑SHR2554實現海外獨家授權,將獲得最高約7億美元的里程碑付款以及后續的銷售分成。公司的創新研發能力受到認可,國際化戰略也有望持續推進。
公司機構“粉絲”數量驟增
對于恒瑞醫藥的“創新大爆發”,二級市場也給出了積極響應,近期公司股價不斷上行,而復盤其一年來的表現,恒瑞醫藥股價自2022年4月27日盤中創27元階段低點后,股價即重回上行通道,目前階段漲幅已超過70%。
股價的上行通常也離不開主力資金的集中看好。身為創新藥龍頭企業,恒瑞醫藥一直以來都得到了眾多機構資金的青睞。頂峰時期,2019年三季度末,將恒瑞醫藥納入前十大重倉股的偏股型基金共計590只,同期“粉絲”數量僅次于貴州茅臺、中國平安。
雖然自2021年三季度開始,重倉恒瑞醫藥的偏股型基金數量驟降,并一段時間內跌破了百只。但結合最新發布的2022年年報與2023年一季報可以看到,公募基金對恒瑞醫藥的看好度正在重新快速提升,2022年四季度末,有175只偏股型基金將其納入前十大重倉股,2023年一季度末,公司更是同時成為了211只偏股型基金的前十大重倉股。
具體產品中,由“公募一姐”葛蘭掌舵的中歐醫療健康持有恒瑞醫藥的規模最大,一季度末6855.96萬股的持倉,位居公司第八大股東,且相較2022年四季度末,葛蘭此只產品對恒瑞醫藥繼續進行了343.78萬股的增倉。且值得一提的是,葛蘭也并非只有一只產品對恒瑞醫藥進行了重倉,同樣由其管理的中歐醫療創新基金也繼續增持了137.78萬股,一季度末持倉股數1706.11萬股。
另外,工銀前沿醫療、易方達醫療保健等偏股型基金,一季度末也分別對恒瑞醫藥實施了進一步加倉或建倉,持股數量分別為2600.01萬股、1173.33萬股。此外,業績發布后,十多家券商及機構紛紛給予恒瑞醫藥“買入”、“推薦”等評級。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