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數據 > 正文

    中科建通新研究:組合探測精準定位滲漏水點-看熱訊

    近日,作為地下工程領域優質系統服務商,中科建通深入多個地鐵車站,在不同滲漏水工況下進行組合探測試驗,實現精準定位滲漏水點“病灶”,有效提高治理精度、效率和成效,成功破解地鐵車站滲漏水治理難題。

    1、難題概況

    地鐵車站發生滲漏水后,由于受到裝修層、乘客安全出行及列車運營等因素限制,治理團隊很難較快找到滲漏水點,也就無法確定匹配的治理工藝和治理材料。因此,很多地鐵維保人只能依靠表象病害進行盲目治理,從而走進了“哪漏治哪”、“漏了治,治了漏”的怪圈,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卻無法對滲漏水做到標本兼治。


    (相關資料圖)

    2、綜合調研

    現有的規范檢測方法和檢測對象工況比較單一,不適合部分車站的復雜情況——有些針對結構缺陷檢測,專門或包含滲漏水檢測的規范較少。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種對地鐵車站滲漏水點的組合探測方法,滿足治理前檢測的需求,以確定病害位置,實現精準注漿。通過國內外方法和設備的調研,結合本試驗的目的和特點,選出適合本試驗的結構表面滲漏點探測方法——紅外熱像法和滲漏巡檢法及其組合。

    3、探測原理

    紅外熱像法探測原理

    墻面上有滲漏的含水區域溫度,與完好的不含水區域溫度有所差異。紅外熱成像儀能將物體發出的不可見紅外能量,轉變為可見的熱像圖。探測人員根據物體表面的溫度場分布狀況所形成的熱像圖,能直觀地看到材料、結構物及其結合面上存在的不連續缺陷,并發現空鼓滲漏區域。

    圖:紅外熱像法探測

    滲漏巡檢法探測原理

    滲漏巡檢儀的原理是電阻抗原理。當儀器接觸到受潮區導電層時,電路接通發出聲音和視覺信號。本方法適用于隱蔽滲漏的情況,能準確查找面滲區域的滲漏點。已發生大面積滲漏或積水的工況不適用。

    圖:滲漏巡檢法探測

    工業內窺鏡

    針對裝修層的位置發生的滲漏,在無法直接觀察滲漏點情況時,如不能拆除裝修層,可用工業內窺鏡觀察。內窺鏡自帶光源,能360°旋轉攝像頭,能在密封空腔內觀察內部空間結構與狀態,以及遠距離觀察與操作,并能拍照及錄像保存資料。

    4、組合探測方法

    為了進行精準探測滲漏水點的試驗,我們把地鐵車站常見的滲漏水病害分為地面返水、側墻面滲、電梯井積水三大類,并細分為無裝修層側墻面滲、濕貼裝修層地面返水、無裝修層地面返水、干掛裝修層側墻面滲、直梯井積水等五類病害工況。通過現場試驗驗證,總結出五類結構表面滲漏水點精準定位的組合探測方法。

    5、技術路線

    滲漏治理前,我們一般先根據工程經驗初步排查滲漏點及滲漏水病害類型,再用組合探測精準定位滲漏水位置,確定滲漏水病害類型。針對表面滲漏點探測,我們總結出無裝修層滲漏水病害組合探測、有裝修層滲漏水病害組合探測兩種技術路線。

    圖:無裝修層滲漏水病害探測

    無裝修層滲漏水病害探測

    地鐵車站通道出現地面返水病害,沒有裝修層、表面無水,我們可以采用紅外檢測儀+滲漏巡檢儀的組合探測,精準查找地面內部滲漏水點。

    圖:有裝修層滲漏水病害探測

    有裝修層滲漏水病害探測

    地鐵車站通道出現側墻滲漏病害,因側墻上有干掛裝修層,無法直接觀察滲漏水點,這時可以采用工業內窺鏡+自研攝像系統來查找滲漏水點。

    6、關鍵技術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視頻成像技術探測干掛裝修層背后表面滲漏水點,要重點突破分塊分區視頻成像和圖像拼接技術。如果用內窺鏡+自研攝像系統,無法單次全景拍攝表面滲漏情況,可以對滲漏區域分塊分區拍攝,再利用軟件將圖像拼接合并成完整的檢測區域圖像,實現滲漏水點精準定位和病害類型判斷。

    7、研究結論

    (1)表面滲漏點查找方法中,紅外熱像法在滲漏初期滲漏水與環境溫差較大,滲漏點一直保持與環境有一定溫差(大于0.08℃)的情況下,尋找滲漏點效果明顯;

    (2)滲漏巡檢法能檢測0~10cm深度的含水情況,對含水區較為敏感,檢測較準,但該方法要求檢測表面平整且表面不能積水;

    (3)裝修層背后滲漏水點組合探測裝置,能快速定位及識別裝修層背后滲漏水點。

    8、應用價值

    組合探測精準定位滲漏水點,有利于地鐵車站的滲漏水治理,減少了盲目打注漿孔對混凝土本身的破壞。更重要的是,基于滲漏水點探測結果,可以選擇匹配的系統治理工藝、治理材料進行精準治理,能有效提高治理質量,降低復漏率,實現標本兼治和綜合控制成本的目標。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