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數據 > 正文

    工信部最新部署!引導社會資本加大對制造業投入 還有這些領域值得關注-每日觀察

    1月11日,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總結2022年工作,并部署2023年重點任務。

    會議指出,2022年我國工業經濟總體回穩向好,預計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6%,其中制造業增加值增長3.1%左右,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28%。

    會議強調,2023年要全力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穩住汽車等大宗消費,支持企業加大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并引導社會資本加大對制造業投入;同時,加快大飛機產業化發展,推動工業母機高質量發展;并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力爭到2023年底,全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超過8萬家、“小巨人”企業超過1萬家。


    【資料圖】

    2022年工業經濟總體回穩向好

    會議指出,2022年我國工業經濟總體回穩向好。預計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6%,其中制造業增加值增長3.1%左右;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28%,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國防科技工業、煙草行業保持較快增長。

    重點領域創新取得新突破。C919大型客機實現全球首架交付,國產10萬噸級大型漁業養殖工船成功交付,腹腔鏡手術機器人等高端醫療裝備填補國內空白,關鍵材料應用水平不斷提升,中國空間站全面建成,第三艘航母“福建艦”下水。

    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持續提升。戰略性礦產資源保障得到加強,新冠疫苗、藥物等重點醫療物資供應保障有力有效。重點產業鏈強鏈補鏈有序開展,實施一批產業基礎再造工程項目。創建45個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

    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取得新進展。累計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7萬多家、“小巨人”企業8997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1186家。加力幫扶中小微企業紓困解難,涉企違規收費專項整治行動、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專項行動成效明顯。

    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步伐加快。1—11月,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8%,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6.2%。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突破650萬輛,整車出口創歷史新高。國內光伏新增和累計裝機容量連續多年居全球首位。

    信息通信業快速發展。預計全年電信業務總量同比增長8%。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互聯網平臺和APP治理、防范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等成效顯著。累計建成開通5G基站超過230萬個,新型數據中心建設成效明顯。中小微企業寬帶和專線平均資費降低超過10%。

    引導社會資本加大對制造業投入

    會議指出,2023年工業和信息化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鞏固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實現工業和信息化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

    會議強調,2023年要抓好多方面重點任務。要全力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鼓勵工業大省主動挑大梁,支持中西部地區積極承接產業轉移,支持東北地區制造業振興取得新突破;穩住汽車等大宗消費,擴大適老化家居產品和生活用品供給;支持企業加大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做好制造業重點外資項目服務保障工作;同時,深化產融合作,充分發揮投資基金帶動作用,引導社會資本加大對制造業投入。

    提升重點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圍繞制造業重點產業鏈,找準關鍵核心技術和零部件“卡脖子”薄弱環節,“一鏈一策”推進強鏈補鏈穩鏈,強化產業鏈上下游、大中小企業協同攻關,促進全產業鏈發展。

    同時,深入推進產業基礎再造,重點發展一批市場急需的基礎零部件和關鍵材料,加快新型元器件產業化應用,加快突破石化、船舶、航空等重點行業工業軟件,推廣應用一批先進綠色基礎制造工藝。

    在加快推進重大技術裝備攻關方面,會議強調,加快大飛機產業化發展,推動工業母機高質量發展。加快高端醫療裝備、農機裝備、深遠海裝備、自然災害防治技術裝備等高端專用裝備發展。

    加快改造提升傳統制造業,實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出臺促進裝備數字化政策措施。全面落實工業領域以及重點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加強綠色低碳技術改造。并實施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專項行動,推進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建設。

    培育壯大新興產業,用市場化辦法促進優勢新能源汽車整車企業做強做大和配套產業發展。提高光伏產業全球競爭力,加快推動人工智能、物聯網、車聯網、綠色低碳等產業創新發展。

    同時,還要加快信息通信業發展,出臺推動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協調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快5G和千兆光網建設,全面推進6G技術研發。增強網絡和數據安全保障能力,加快安全產業創新發展。

    此外,還要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狠抓惠企紓困政策措施落實,加強中小企業合法權益保護。開展數字化賦能中小企業、科技成果轉化賦智中小企業、質量標準品牌賦值中小企業專項行動,力爭到2023年底,全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超過8萬家、“小巨人”企業超過1萬家。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政策措施 同比增長 會議指出 社會資本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