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際資金對中國資本市場的關注度呈現出明顯的升溫態勢。上周,北上資金合計凈流入65.5億元,其中滬股通凈流出43.98億元,深股通凈流入109.48億元,深市情況明顯好于滬市。值得關注的是北上資金已經連續五周凈流入A股,這也是今年下半年以來的首次。香港一家大型中資投資機構的投資經理對《投資快報》表示,隨著各方面積極因素的不斷累積,國際資金對中國資產的興趣升溫是不爭的事實。從中長期看,特別是來自中東地區的長線資金,未來可能會成為加大對中國股票配置的重大增量。
(資料圖)
市場溫和放量 滬指重新突破半年線
上周A股市場震蕩上漲,滬指站穩3200點向上突破半年線,兩市成交溫和放大。北向資金的持續流入是近期市場最鮮明的一個特征。
分行業來看,上周北上資金流向顯著分化,14個行業獲得北上資金持股量增長,社會服務、房地產、有色金屬、食品飲料行業加倉較多,持股數量周環比增幅超過3%。減倉行業中,綜合、交通運輸、商貿零售、公用事業持股量環比降幅均超過3%。
從增持的連續性上來看,共有三個行業近7周獲得北上資金連續加倉,包括社會服務、有色金屬、建筑材料行業。其中有色金屬行業持股量累計增幅最大,最新持股量較10月下旬增長超過三分之一,持股量排名也由原來的9名上升到6名。今年7月以來,有色金屬板塊整體以回調為主,11月開始板塊重拾漲勢,行業指數累計上漲10.38%。消息面上,11月以來滬鎳主力期貨合約價格明顯上漲,累計漲幅達到20.71%,其他還有銅、鋁、鋅等主要有色期貨價格出現上漲。
建筑材料行業受益于地產融資環境積極,板塊需求有望提升,在此背景下,相關產業鏈也被視為存在“困境反轉”的投資機會。
北向資金持續流入 中國資產關注度升溫
最新信息顯示,非常善于把握新興市場投資機會的銘基亞洲近日在其部分投資策略中取消了對中國股票和債券的配置限制。
銘基亞洲11月15日在給持有人的信中寫道,希望給基金更多的靈活性以方便其投資中國,考慮到中國市場在很多主流指數中正變得越來越重要。自12月15日銘基亞洲部分亞洲債券基金會取消單個國家投資占基金總資產不超過50%的限制。此外,銘基亞洲放寬了旗下部分股票型基金投資A股或者B股的限制,將投資比例從30%提升到了70%,這一改變涉及7只基金,包括銘基亞洲旗下的明星基金。
香港一家大型中資投資機構的投資經理對《投資快報》表示,隨著各方面積極因素的不斷累積,國際資金對中國資產的興趣升溫是不爭的事實。該人士日常工作中與各路海外投資機構交往甚密,從他目前感受到的信息來看,從中長期看,特別是來自中東地區的長線資金,未來可能會成為加大對中國股票配置的重大增量。也就是說,在不確定因素逐一消除之后,包括香港股市以及A股市場很可能從交投清淡回歸到完全“不差錢”的狀態。
海外機構扎堆調研家電龍頭
第三方統計數據顯示,上周共有35只個股登上北上資金成交活躍榜。從所屬行業來看,食品飲料、電氣設備股成交活躍,上周合計買賣總額在200億元以上。食品飲料、家用電器、汽車股凈流入居前,交通運輸、化工股則遭到北上資金減持。
值得關注的是美的集團成為上周北上資金凈買入首位,一周買入23.34億元且連續七周獲北上資金加倉,最新持股量占全部A股比例超過20%,達到該股自深股通開通以來持股比例最高值。
美的集團近期接受13家海外機構調研,公司表示按照規劃,新的生產基地將投資6000萬歐元,包括熱泵生產中心與研發中心,熱泵年產能30萬臺,預計2024年第二季度投產。建成后,熱泵產品的關鍵物料將由歐洲制造、歐洲銷售,熱泵產品下單到交付的周期將由原來的5個月縮短至1個月。
記者注意到除了家電以外,地產產業鏈的“困境反轉”投資機會已經成為最近一段時間的熱詞。比如港股的“內房股”以及中資地產美元債,其價格都出現了幅度巨大而快速的修復。“這種投資機會是多種壓力因素經過較長時間推動形成的,也可以說是好幾年才難得一見的投資機會”。上述投資經理表示,現階段最大的任務就是把握住市場反彈創造更多超額收益。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