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數據 > 正文

    實物股票分紅在A股市場行不通

    紅周刊 特約 | 胡東輝

    實物股票分紅是個新鮮事,先前騰訊已經實施了用公司持有的京東股票給股東分紅,似乎大獲“成功”,至少沒有引起什么爭議。這次騰訊又將如法炮制,再用公司持有的美團股票給股東分紅。如果A股上市公司也有樣學樣,也搞實物股票分紅,行不行?恐怕行不通。因為這沒有法律法規依據,而且還存在是否合法合規的疑問。


    (相關資料圖)

    實物股票分紅問題多多

    上市公司的分紅,就是對已實現的稅后利潤向股東進行分配。既然是稅后利潤的分配,就不可能分配實物,如果是實物,則說明利潤還沒有實現,是不能作為利潤分配派送給股東的。A股上市公司的利潤分配,迄今為止只有兩種形式:派送現金和派送公司股票,俗稱派送紅利和紅股。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不是利潤分配。有不少A股上市公司也持有其他上市公司的股票,迄今為止還從來沒有一家A股上市公司用其持有的其他上市公司的股票來作為利潤分配派送給股東的,因為這么做會產生很多其他問題。

    嚴格來說,股票并不屬于實物資產,而是虛擬金融資產,市場交易價格存在較大的波動性。如果上市公司將自己持有的其他上市公司的股票作為利潤分配派送給股東,完全是多此一舉,因為上市公司完全可以將這些可流通的股票先拋售,再把所實現的利潤分配給股東。這里還涉及稅務問題,上市公司拋售這些股票后才算是實現了投資收益,那是要繳納企業所得稅的。直接將公司持有的股票派送給股東,有避稅之嫌。如此大規模地將其他上市公司的股票派送給股東,需要進行大規模的非交易過戶,將使得相關上市公司的股東人數激增,這也會給相關上市公司及其股東形成困擾。

    變相強制股東高位接盤

    騰訊將自己持有的京東股票作為紅利派送給股東,實際上是變相強制股東高位接盤自己持有的已經獲利頗豐的股票,也是變相強制股東對應得投資收益進行再投資。騰訊對京東的投資始于2014年3月10日,8年累計投資成本約209億元,至2021年底,騰訊持有的全部5.29億股京東股票的公允價值為1123億元。騰訊8年時間里陸續投資京東股票累計賺了5倍多。騰訊派送給股東的4.57億股京東股票是按公允價值971億元來計算的,折合每股212.47港元。后來京東股價最低跌至138.90港元,現在京東股價也只有200港元左右,所以騰訊股東是典型的高位接盤,騰訊股東是否真愿意按這個價格買入呢?

    如果騰訊將這些京東股票在二級市場拋售,再將所實現的利潤現金分紅給股東,這本是一個完美成功的投資高回報故事。但是騰訊卻按市場公允價值將京東股票直接派送給了股東,等于讓騰訊股東高位買入,繼續投資京東股票。雖然從理論上說,騰訊股東可以在股東大會上否決這個利潤分配方案,但實際上很難否決。如果騰訊股東分得的是現金紅利,那么真看好京東股票的騰訊股東完全可以自己到二級市場去買進;不看好京東股票的騰訊股東,大可落袋為安?,F在這樣等于剝奪了騰訊股東的自主選擇權,不得不承受京東股價漲漲跌跌的困擾。

    不宜效仿實物股票分紅

    有人說,騰訊沒有直接在二級市場拋售京東股票,避免了京東股價在二級市場受到不必要的沖擊,是好事。這是一葉障目。騰訊一舉派送4.57億股京東股票,導致騰訊持有京東的比例由17%驟降至2.3%,不再是京東的第一大股東。這要是放在A股市場還了得?騰訊一舉突破了三個5%的減持公告紅線,更不要說A股市場實際上對大股東的減持比例限制更嚴,甚至減持1%就需要公告。像騰訊這樣變相巨額減持在A股市場是絕對行不通的,更何況這樣的大幅減持還會立即導致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騰訊不是A股上市公司,只要其直接派送實物股票的行為符合相關市場的法律法規,當然無可厚非。

    如果有人為此叫好,并主張將實物股票分紅引入A股市場,則需要保持警惕。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這都是不值得效仿的,因為直接派送實物股票會生出很多不必要的麻煩,而且可能產生合法合規問題。明明可以先減持股票,再派送現金紅利,簡單易行,順理成章的事,為什么要多此一舉呢?至于所謂有利于二級市場穩定的問題,也是根本不存在的,這樣大規模地在A股二級市場減持的行為是法律法規所禁止的,只能循序漸進地減持。而把集中持股一下子分散到眾多股東手上,反而不利于二級市場穩定。總而言之,A股市場不宜引入實物股票分紅。

    (本文已刊發于11月26日《紅周刊》,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不代表《紅周刊》立場,提及個股僅為舉例分析,不做買賣建議。)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