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盤后,恒生指數有限公司(“恒生指數公司”)公布了截至9月30日的恒生指數系列季檢結果,調整范圍涵蓋港股主要旗艦指數如恒生指數、國企指數、恒生科技指數等港股主要旗艦指數,以及與港股通可投資范圍直接相關的恒生綜合指數。所有調整將于12月5日起生效。
恒生指數是香港股市行情的重要指標,代表了香港交易所所有上市公司十二個月平均市值涵蓋率的64%,且由于追蹤旗艦指數的被動資金接近2700億人民幣,潛在成分股變動將涉及大規模資金流動,加之期內港股持續走弱,所以恒指此次季檢結果備受市場關注。
(相關資料圖)
恒指擴容持續
恒生指數方面,本次調整新納入康師傅控股、華潤萬象生活、海爾智家,納入恒指中的權重分別為0.2%、0.2%、0.53%,無標的被剔除。成份股數目將由73只增加至76只。
(來源:恒生指數公司)
與此同時,恒指所涉個股在權重上也有所調整。金融股方面,友邦保險、建設銀行、香港交易所在恒指中的權重分別下調至8%、4.39%、3.24%,匯豐控股的權重則上調至7.95%。科技股方面,騰訊控股、阿里巴巴、京東的比重分別上調至8%、7.57%、3.33%,美團的權重則下調至6.65%;
恒生中國企業指數方面,中國石油、中升集團、理想汽車、海爾智家獲納入恒生中國企業指數,阿里健康、中國燃氣、嗶哩嗶哩、信達生物被剔除,成份股數目維持50只。
(來源:恒生指數公司)
恒生科技指數方面,本次沒有變動,成份股數目維持30只。
與港股通可投資范圍密切相關的恒生綜合指數方面,騰訊音樂、中國中免、零跑汽車獲納入恒生綜合指數成份股,成份股數目由目前的518只增加至521只。
相比于去年11月的季檢結果,此次恒指調整幅度不大。根據恒指公司在2021年3月發布的咨詢結果,恒指成分股將在2022年中前增加至80支,最終固定在100只。恒指成分股本次季檢擴容后為76只,雖較上一季度增加了3只,但仍未達到此前設定的擴容目標。
直到目前為止,恒指擴容速度整體慢于預期。廣發香港也針對此前季調表示,目前調整進度大幅慢于預期,預計后續擴容的時間表可能需要進行靈活調整,將改革的周期適度延長,以平滑納入新成分股可能帶來的沖擊。
牽動近三千億資金流動
追蹤旗艦指數的被動資金規模巨大,因此成分股變動以及相應資金流向向來受到市場重點關注。
綜合彭博和Wind數據,追蹤恒指、國企和恒生科技指數的ETF規模分別約為236.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658.3億元)、46.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24.8億元)和97.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83.2億元),總計2666.3億元人民幣。
此次調整生效后,上海與深圳交易所會以此為依據相應調整滬深港通的可投資標的范圍。業內人士認為,獲納入港股通名單,對于個股而言往往意味著更多增量資金,尤其是南向資金的流入,有利于推動股價上漲。
另外,新納入的成分股往往獲得資金青睞。調整決定公布前,一些主動資金往往已經提前布局。以5月20日公布的恒指一季度季檢中被新納入國企指數的聯想集團為例,中金當時估算在調整后將有4803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37億元)的被動資金涌入在不到1天(0.9天)的時間內流入。
但中金也指出,在此次指數調整生效前,不排除有主動資金會根據調整公告結果采取一定的套利操作,而被動資金為了最大程度上減少追蹤誤差將選擇在生效前一個交易日(即12月4日)進行調倉,屆時相關股票成交會出現遠大于平時的“異常放量”情形,特別是在尾盤。
中金此前發表前瞻研報指出,京東健康、快手、嗶哩嗶哩、華潤電力、康師傅控股、海爾智家、海豐國際和金蝶國際,均屬“染藍”大熱門。中金表示,在考慮到市值和行業代表性等因素后,認為上述8只個股均有較高機會晉身藍籌,預計可獲約12.7億美元被動資金追入。
中金估計,京東健康和快手若被納入,其權重也會相對較高,預計各自占1.59%和1.18%,估計將分別有3.8億美元和2.8億美元被動資金追入。另外6只有機會成為藍籌的股份,其權重預計介于0.23%至0.56%,預期吸資6.1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京東健康和快手已多次被中金提名“染藍”但最終都未能被納入。中金分析指,可能因為一些作為指數咨詢委員決策依據的因素無詳細說明或量化依據,也不排除有其他非量化因素的考量影響最終決策。
捕捉中國跨市場投資機遇
在恒指穩步擴容之際,恒生指數公司也對恒指進行著持續改革及優化。
今年8月末,恒生指數公司宣布推出恒生滬深港通中國企業指數,并表示該指數是恒生中國企業指數的延伸指數。
具體地,該指數由符合南向通交易資格的恒生中國企業指數成份股與符合北向通交易資格的大型 A 股所組成。最大的五只成份股中,貴州茅臺、騰訊、寧德時代和美團僅在中國內地或香港的其中一個交易所上市,只有建設銀行同時在中國內地和香港上市。
恒生指數公司指出,該指數的 80只滬深港上市成份股旨在為投資者提供了一個行業配置更為均衡的投資組合。根據恒指公司數據,截至今年 8 月 19 日,指數行業比重最高的四大板塊,分別為金融業(20.6%)、必需性消費 (19.4%)、資訊科技業 (17.5%) 和工業 (13.3%)。
值得一提的是,恒生滬深港通中國企業指數的總市值超過 25 萬億元人民幣,于整體中國股票中具有高度代表性。根據回溯測試計算之數據,恒生滬深港通中國企業指數自 2017 年的累計回報達 12.6%。
中國內地企業已成為香港股票市場極其重要的參與者。根據wind數據,截至2022年11月18日,香港股票市場總市值為32.22萬億港元。過去17年間,香港股票市場的總市值從2005年的8.2萬億港元增長至32.22萬億港元,增幅高達292.93%。同期,內地企業的市值占比也從41.6%提高至75.7%。截至2021年底,按公司營運收入來源地劃分,港交所主板上市的2232家公司中63%為內地公司。
在越來越多的中國內地企業赴港上市融資的過程中,海外投資者對于中國企業的投資興趣和需求也與日俱增,而投資者的需求也在逐漸超出恒生中國企業指數的范疇,這也是恒指提供這項指數的初衷和助力。
今年2月,恒生指數公司進行關于開發新的“全面性”中國指數之市場咨詢中,收集到的意見反映市場對高交易性的中國跨市場指數有著濃厚興趣。為滿足市場需求,恒生指數公司在恒生中國企業指數的成功基礎上,推出恒生滬深港通中國企業指數,為投資者提供追蹤具代表性中國企業的一站式方案。
恒生指數公司董事兼指數總監黃偉雄對此表示,中國資本市場持續邁向國際化,開放程度不斷提升,帶來龐大的潛在投資機會,越來越多的全球投資者將目光投向A股市場。恒生滬深港通中國企業指數能全面追蹤具代表性的中國企業,同時不再受限于企業是否在中國內地或香港上市。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