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9月28日訊(記者 成孟琦)恒生指數午后持續下跌,最低現17184點,創下2011年10月初以來新低。在市場對美聯儲進取加息的憂慮之下,兩只新股萬物云與零跑汽車登陸暗盤,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只在各自行業內頗受矚目的新股,公開發售認購皆不足額,且暗盤均遭遇破發。
(相關資料圖)
零跑汽車與萬物云公開發售分別獲得0.16倍與0.82倍認購。今日暗盤表現上看,零跑汽車富途暗盤與輝立暗盤收跌約14%,成交額共1836萬港元;萬物云兩暗盤均收跌8%左右,成交額共8270萬港元。
零跑汽車公開發售僅獲0.16倍認購
公開發售階段,零跑汽車僅獲0.16倍認購,合共接獲3151份有效申請,這個成績在今年遇冷的港股新股市場,算得上倒數。
繼“蔚小理”后第四家登陸港交所的造車新勢力,本次IPO發行約1.31億股,分配至公開發售的發售股份最終數目為214.64萬股,任何超額配股權獲行使前,占發售股份總數的約1.64%。國際配售發售股份最終數目約為1.29億股,相當于發售股份總數的約98.36%。
創辦于2015年的零跑汽車,在今年前8個月,累計新車交付量達到76563臺,超越蔚來和理想,位居新勢力排行榜第三位,僅次于小鵬汽車的90085輛和哪吒汽車的93185輛。
2021年,零跑合計交付43748輛電動汽車,較2020年增長443.5%。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按交付量計,零跑汽車是中國領先的新興電動汽車公司中增速最快的公司。此外,零跑汽車2022年上半年交付51994輛智能電動汽車,較2021年同期增長265.3%。
財務表現上看,2019年-2021年,零跑汽車的總收入分別為人民幣1.17億元、6.31億元、31.32億元人民幣,復合年增長率為417.48%。2021年及2022年前三個月,收入分別為2.78億元和19.9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率為616.37%。
值得注意的是,招股書披露零跑的投資者中不乏明星機構。紅杉、大華技術、國信證券、中金濱創、私募大佬葛衛東赫然在列。而葛衛東在2021年11月的C2輪參與股份認購,出資額達5億元,其持有零跑汽車1.81%股份,總計超過1800萬股。
萬物云募資額膝蓋斬
以基礎物業管理服務收入計,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咨詢,萬物云于2021年在中國物業管理服務市場中排名第一,占有4.28%的市場份額。
萬物云此次發行約1.17億股股份,每股定價49.35港元,同樣預計9月29日上市,聯席保薦人為中信證券、花旗和高盛。
公開發售階段萬物云也出現了認購不足額,獲0.82倍認購,分配至公開發售的發售股份最終數目為953.13萬股,占發售股份總數的約8.17%,合共接獲4681份有效申請。任何超額配股權獲行使前,國際發售占發售股份總數的約91.83%。
此次IPO,萬物云引入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中國誠通投資、瑞銀資管、潤暉投資、HHLR基金及YHG投資、淡馬錫和Athos資本為基石投資者,合共認購總值2.76億美元的可供認購發售股份。
財務數據方面,根據招股書,2019年-2021年,萬物云的總收入分別為人民幣139億元、181億元、237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30.46%;同期毛利率分別為17.7%、18.5%、17.0%;同期凈利率分別為7.5%、8.4%、7.2%。
中國物業管理服務市場競爭激烈,而且高度分散。物業管理服務公司的收入主要來自基礎物業管理服務,這一數據在2021年約為74.4%。為了應付日益激烈的競爭,萬物云的業務范圍已拓展至物業管理以外的業務。
只是,萬物云上市時,不但港股寒意蔓延,物管股的估值也經受著嚴格考驗。
7月份,市場傳出萬物云IPO擬籌資20億美元,或許可以成為港股今年募資最多的新股。最終確定的IPO募資額只有56億港元,較此前約160億港元的募資額直接腳踝斬。對此,萬物云董事長朱保全曾在微信朋友圈里說:差市場結交真朋友。
2022港股公開發售不足額現象上升
差市場里仍有真朋友,但數量或許并不算多。
據財聯社星礦數據,截至9月28日收市,港股市場今年共有53只新股,公開發售平均超購倍數為10.73倍,然而,實際公開發售超過平均數的新股僅有8只,分別為數科集團151倍、雙財莊19.2倍、中國石墨26.51倍、微創腦科學45.27倍、玄武云42.13倍、偉立控股11.37倍、創新奇智13.89倍、環龍控股13.66倍。當中,5只下半年上市,3只上半年上市。
而公開發售未足額的新股,包括明日上市的零跑與萬物云在內,共有6只,皆于今年下半年上市,分別為洪九果品0.6倍、蘇新服務0.71倍、檸檬影視0.81倍、德銀天下0.42倍。
這4只已上市且公開發售未足額新股,首日或破發或收平,而截至9月28日收市,除洪九果品仍堅守發行價外,其余3只均出現破發,蘇新服務跌28%,檸檬影視跌11%,德銀天下跌幅最大,達45%。
以9月28日收市價計,港股今年53只新股的平均跌幅則為15.98%,而認購未足額新股的平均跌幅為21%。
業內人士認為,公開發售足額在港股中非常重要,認購不足額的情況下新股大都破發,且會造成10%到20%的折價,嚴重情況下還會導致發行失敗。
而歷史情況里,港股公開發售不足屬于鮮見的個別事件。根據捷利交易寶數據,2018年至今年8月未,港股市場625個新上市公司中,公開發售不足額的情況僅有55個,占總數的比例為8.8%。
若將零跑汽車與萬物云計算在內,2022年以來,港股公開發售不足額比例較以往有所上升,為10.9%。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公開發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