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9月27日訊(記者 劉夢然)因上下游供需錯配導致的光伏產業鏈失衡,一度抑制了下游光伏電站的裝機熱情。在上游硅料價格大漲的背景下,2元/W以上的組件價格已是常態。面對成本端壓力,增效亦是應對成本拔高的措施之一。
近兩年,轉化效率更高的N型電池成為新的技術增長點,TOPCon、HJT以及XBC等新技術產能迅速擴張。值得注意的是,效率提升的裨益是帶來功率的提升,多位組件企業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在以度電成本為核心的光伏行業,高效率和高功率組件產品已經成為行業風向。
大功率組件成招標重頭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光伏的發電效益來自功率和效率的提升,二者是產業發展的表里關系。效率上,主要體現在電池技術的創新發展,從BSF電池到單晶PERC電池,以及今年以來各種N型技術路線的運用,轉換效率從20%左右提升至25%以上。
經營數據方面,上半年晶科能源(688223.SH)、天合光能(688599.SH)、隆基綠能(601012.SH)和晶澳科技(002459.SZ)穩居組件出貨第一梯隊,分別出貨18.21GW、18.05GW、18.02GW和15.67GW。其次則是阿特斯(CSIQ)和東方日升(300118.SZ),出貨量分別為8.73GW和5.67GW。
從全年規劃看,下半年組件出貨排名仍然有較大的變數。據各家公開透露,隆基綠能維持2022年組件出貨50-60GW的預期不變;上半年居榜首的晶科能源預計第三季度組件出貨量達到9-10GW,有較強信心完成全年35-40GW的組件出貨目標。此外,晶澳科技和天合光能的組件出貨量目標也在40GW左右。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新電池技術是出貨量比拼的重要籌碼。上半年,晶科能源、天合光能和晶澳科技普遍看好并發力TOPCon產能升級,搶先大尺寸N型產品產業化發展的領先地位;隆基綠能推出基于P型硅片的HPBC電池組件,并屢創 P型晶硅電池效率紀錄。
更高效率和更大功率組件,已經逐漸成為市場主流。據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不完全統計,今年1-8月,各大企業發布的光伏組件招標規模已近100GW,其中高功率組件占據絕對主力,在明確功率要求的約67GW組件招標中,445Wp及以上占比不足10%,530~540Wp及以上占比超83%。
業內分析認為,高功率組件對前代產品形成迭代,無疑是必然趨勢。天合光能全球產品戰略與市場負責人張映斌對財聯社記者表示,6系列產品成為主流已經是非常清晰的行業趨勢。目前市場中主要是5系列產品,隨著未來生態的發展,更高價值的6系列產品會成為主流,并得到各方面支撐。
多舉措優化度電成本下降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組件頭部企業已經基本實現對600W+以上產品全覆蓋。集邦咨詢統計顯示,晶澳、環晟、尚德等廠商基于PERC技術的組件功率均在600W以上,愛康光電、中來、華晟等9家企業基于HJT或TOPCON技術的組件公司已經能夠生產700W組件產品。
根據PV InfoLink預測,2022年210尺寸電池及組件產能分別將達到309GW和344GW。600W+產業鏈已形成超百GW級的配套。出貨方面,今年上半年,全球210組件的出貨量已突破50GW,其中天合光能210組件出貨高達30GW。
一位電新行業分析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在相同的版型下,大功率組件可以減少系統的初始投資成本,是其成為市場主流的重要原因。從用戶端需求出發,為了降低組件單瓦成本,硅片環節有大尺寸和薄片化,電池環節的轉換效率以年均1%的速度提升,最終目的都是以較低成本提高較高的功率。
據組件企業提供數據,經過國際權威第三方檢測機構TüV萊茵和CPVT中國國家光伏質檢中心在全球不同緯度、不同氣溫和不同的輻照條件下進行的實證測試,在高、中、低緯度不同環境下,600W+組件實測發電量均高于參考組件,單瓦發電增益在1.51%~2.1%。
天合光能方面對財聯社記者表示,高功率、高效率、高可靠、高發電,這是光伏組件產品的四大核心要素,也是持續降低度電成本的必備能力。在分布式場景,通過大幅減少PV電纜用量和支架導軌。600W+組件可節省系統初始投資4-5分錢/W,以中國河北25KW的戶用分布式為例,典型北方大屋頂戶用場景成本上至少節省6-7分錢/W的系統成本節省。
上市公司“增高”不停歇
組件功率提升,主要來自電池技術迭代,以及組件版型的優化等。其中,電池效率和組件功率的進步,對終端市場的影響體現更加直接,光伏組件今年亦在加快從5.0到6.0時代的進步。
今年以來,面對新一輪技術升級,多家上市公司加碼擴產中。晶科能源于年初投產的16GW大尺寸TOPCon電池產能已于二季度滿產,合肥二期8GW電池產能已投產,尖山二期11GW也在建設中,預計今年底公司在單晶硅片、電池和組件環節的產能預期將達60GW、55GW、65GW。
隆基綠能Hi-MO 5系列高效產品采用M10摻鎵電池片,正面功率可以高達550W,光電轉化效率為21.3%。新技術方面,公司此前表示,明年HPBC電池產能滿產后,預計會有20-25GW的產品出貨。針對地面電站的技術路線,明年二季度開始設備進場,預計到2023年底會有GW級的產品出貨。
晶澳科技上半年發布了N型倍秀(Bycium)電池,轉換效率達25%,并已具備大規模量產條件;異質結高效電池研發項目中試線陸續試產中。此外,IBC 電池、鈣鈦礦及疊層電池技術也有儲備和研究。
天合光能是業內較早發起600W+聯盟的組件企業,并推出以至尊670W為代表的天合至尊組件系列產品。 公司方面對財聯社記者表示,相較于目前行業的一般參考組件,600W+組件的功率提升了125W-130W,組件效率提升了0.3%-0.5%。
東方日升將210硅片與異質結技術融合推出700W+組件。目前,公司異質結電池產能為500MW。此外,公司定增項目近期獲得證券會同意,擬通過定增募集最高50億元資金,主要用于公司5GW N型超低碳高效異質結電池片與10GW高效太陽能組件項目、全球高效光伏研發中心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
上述行業分析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過去十年間,全球大型光伏電站的度電成本(LCOE)平均下降超過80%。在產品的迭代升級中,市場更青睞高功率組件,光伏企業為了保持產品性能領先,加速推進技術迭代創新。
(編輯:曹婧晨)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