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9月20日訊(記者 徐川)有別于一般性定期存款,結構性存款通過掛鉤某類金融衍生品,進而博取更高的浮動收益,一度成為銀行保本理財的替代品,受到個人投資者的追捧。
自上周以來,國有六大行及多家股份行相繼下調多個品種的個人存款利率,其中3年期定存及大額存單的利率降幅達15基點(BP)。此番存款利率下調,對于結構性存款這類特殊產品的收益率有何影響?
(資料圖)
市場機構監測數據顯示,結構性存款的中間層收益率與實際收益率較為接近,其8月平均預期中間收益率已連續三個月走低;另從銀行機構了解到,由于收益率處在下行區間,且浮動收益存在不確定性,相關產品的購買熱度較此前下降。
銀行業人士表示,存款定價下行對結構性存款的收益率直接影響不大,其到期收益情況最終取決于掛鉤衍生品的價格表現,但銀行基于改善負債成本,結構性存款的規模壓降與利率向下引導仍為一項重要的負債管控措施,預計后續“量價”兩方面均將延續穩步下降趨勢。
中間層收益率延續下行 產品熱度仍略有消退
對于結構性存款的持有體驗,有過購買經歷的投資者分享到,“既獲取過遠高于同期限定期存款的收益率,也可能最終僅到手存款本金”。冰火兩重天的到期收益反映出結構性存款“保本不保息”的產品特點。
“在操作上,銀行是將客戶投入的一部分本金作為定期存款,再將應得的利息投資于某款衍生品,視為期權部分,如壓中了該標的的漲跌走勢,這部分投資回報即為浮動收益。”某股份行理財客戶經理對財聯社記者介紹說。
根據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不完全統計,8月銀行發行的人民幣結構性存款平均預期最低收益率為1.33%,環比上漲1BP;平均預期最高收益率為3.53%,環比上漲4BP。不過,與實際收益率較為接近的平均預期中間收益率僅為2.91%,環比下降4BP,較2021年末的3.17%已累計下降26BP。
分掛鉤標的看,8月掛鉤匯率、黃金的結構性存款平均預期中間收益率環比小幅下跌,由上月的2.95%、2.94%降至2.93%、2.89%;而掛鉤指數的結構性存款平均預期中間收益率較上月增加4個基點至3.06%。
財聯社記者也從多家銀行了解到,近期結構性存款的預期中間收益率的確處在下行區間。以某股份行APP在售的一期掛鉤黃金的產品為例,其預期中間收益率顯示為2.78%,不及此前多期產品的2.98%,預期最高收益率也由3.18%降至2.98%,降幅均為20BP。
“結構性存款的收益率下降是銀行在負債層面主動進行的價格管控,引導至合理的收益區間。”前述銀行客戶經理認為,可比收益率的下降,再加之到期收益率存在的不確定性,使得客戶的持有熱度正在退去,吸引力不如收益更加穩定的大額存單及投資型保險產品。
另一家股份行APP亦顯示,各類結構性存款的剩余額度較為充足,大部分剩余額度超過了1億元。但同時,上述人士還指出,仍有個別掛鉤股指的產品因近期回報較好,剩余購買額度已低于起購金額,投資者需等待新一期產品發售。
量價管控齊推進 利率仍存向下壓縮空間
據了解,此前存在一部分結構性存款的保底收益率設定較高,擾亂了存款市場的定價秩序。銀行業內人士表示,監管部門加強了對此類“假結構”的整治,銀行須有序管控結構性存款規模與結構,相較于企事業單位的結構性存款可借助貸款派生留存,而個人結構性存款由于此前是高息“假結構”的“重災區”,對增量發行的管控更加嚴格。
人民銀行數據顯示,結構性存款的整體規模正持續壓降。截至今年8月末,中資全國性銀行的結構性存款余額為5.6萬億元,環比減少0.52%,相較于2020年4月的12.14萬億元壓降超一半。其中,8月末面向個人的結構性存款余額約1.8萬億元,較前述高峰時期減少超60%,在整體余額中的占比也由此前超40%壓縮至32.66%。
在當前低利率市場環境和銀行業凈息差收窄的趨勢下,進一步管控負債成本成為銀行業穩息差的重要發力點。
交通銀行高管此前在中期業績會上介紹,下半年要繼續對高成本存款進行壓降,采取的措施就包括壓降結構性存款規模,力爭年底將定期結構性存款降至4000億元以下;近期杭州銀行、張家港行也在機構調研時表示,要合理管控高成本存款,尤其對結構性存款主動控降規模和額度。
另從“價”的角度來看,央行已將結構性存款的保底收益率納入自律管理,旨在優化存款利率監管。多位業內人士表示,由于銀行面臨著降成本壓力,結構性存款收益率仍處在下行通道。
光大證券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表示,盡管本次國有銀行下調了存款掛牌利率,但客觀來看,負債成本的改善速度、幅度,仍不及貸款端利率的下行強度,銀行凈息差仍有持續收窄壓力。特別是考慮到今年5年期以上LPR已累計下調35BP,在明年年初重定價之后,對于銀行營收的影響會集中體現。
因此,在王一峰看來,再度管控結構性存款是管控銀行負債成本的一個選項。“央行已將結構性存款保底收益納入自律機制考核,但期權部分收益依然偏高。目前,結構性存款的加權平均利率在2.8%左右,余額仍有近5萬億規模,后續可將結構性存款的保底收益+期權收益同時納入自律機制,可以進一步壓降結構性存款的綜合利率”。他建議。
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亦表示,年初以來,結構性存款市場較為平穩,規模持續壓降趨勢暫緩,不過在貸款利率下降、凈息差持續收窄的背景下,銀行存款成本率依然偏高,接下來結構性存款量價水平仍有一定壓縮空間。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