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8月24日訊(記者 徐川)普華永道今日發布《2022年上半年中國企業并購市場回顧與下半年前瞻》(以下簡稱“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國內并購交易數量仍保持在歷史高位,達到6173宗,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并累計實現2367億美元交易額。
我國在全球并購市場中的角色也愈發重要。若以交易量和交易額計算,今年上半年我國分別約占全球并購市場的23%和12%,其中交易量較2021年全年上升3個百分點。
普華永道中國并購咨詢服務合伙人喬來智認為,雖然上半年國內并購交易下降,但投資者的投資意愿仍然比較強烈,細分板塊的活躍度仍處在高位,如新能源汽車等行業。此外,并購活動主要集中在國有企業改革、國有企業推動的產業升級、資本重組和大型國有企業集團之間的整合。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財務投資人募資額現下滑 或為估值差異導致
與之前幾個半年度頗為強勁的財務投資人募資(包括私募股權基金、風險投資基金)相比,今年上半年的募資規模為291億美元,不及上年同期的322億美元,不過,其中的人民幣基金實現募資135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加54億美元。此外,新設的基金數量也保持增長趨勢,達到155只,較上年同期增加22只。
對于財務投資者募資規模的總體下降,普華永道中國稅務及商務咨詢合伙人王楨梁認為,從“募、投、管、退”整個鏈條來看,受到退出環境不甚理想及估值差異的影響,這會層層推導到上游的募資環境。”
“這主要體現在估值倍數上,以前對于新消費等賽道的企業,一般會通過PS估值,但目前逐漸回歸傳統方法后,更多采用的是PE倍數,即對公司的整體增長會有預期。”對于前述提及的估值差異,喬來智解釋說,相對來看,財務投資人的預期往往偏保守,因此給的PE估值會更低,而賣方的估值預期更高,估值差異由此產生。
電力能源行業大受私募股權資金青睞
報告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實現私募股權交易數量950宗,較上年同期下降24%;同時,實現1185億美元私募股權基金交易金額,雖較上年同期減少34%,但該交易類別已保持在連續三個半年度超過交易總額的一半。
在細分行業中,高科技、工業和醫療健康等領域仍表現活躍,其中高科技、工業在上半年實現的交易數量分別為315宗、197宗,較上年同期增加38宗、13宗。
值得注意的是,電力能源行業的私募股權交易金額在上半年較為突出,共實現324億美元,均超過2019至2021全年的交易金額,典型案例為財通基金(國有企業)以67億美元投資寧德時代。
對此,王楨梁表示,由于新能源產業本身的市場規模較大,以及新能源產業鏈處在國家大力扶持的戰略賽道,因此高確定性吸引了大量的金額投資。
展望下半年,普華永道認為,企業對權益資金的巨大需求將繼續存在,同時私募股權基金行業持有充足的待投資資金,當前較低的估值水平也可能蘊含投資機會,但估值下跌可能會減少退出活動,如果持續加速下跌,則也將影響買方的并購意愿。
內地企業海外并購大幅增長
與此同時,得益于國有企業和國企相關投資基金主導的3宗超大型并購交易,今年上半年發起的海外并購金額為339億美元,較2021年同期大幅增長超38%,其中招商基金(國企背景財務投資者)財團收購沙特阿美天然氣管道公司交易額高達155億美元。
報告顯示,高科技、醫療健康、消費品占據內地企業海外并購的交易數量前列,其中126宗高科技類交易案例累計實現金額66億美元,超過上年同期80宗交易數量、56億交易金額的水平。同時,上半年醫療健康類的海外并購交易金額為27億美元,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但37億美元的交易金額同比下降45%。
“主要原因來自國內產業升級的需要,上述產業結合目前的國內國際雙循環,可更多服務于國內市場,因此成為最受歡迎的投資領域。”王楨梁分析說,整體海外并購仍處于緩慢恢復期,內地企業赴海外開展投資可能更多是基于平衡全球供應鏈風險的考量。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私募股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