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數據 > 正文

    29.15萬億元!銀行業理財市場半年報告發布

    8月19日,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發布《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半年報告(2022年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理財產品存續規模達29.15萬億元,同比增長12.98%,其中凈值型理財產品存續規模27.72萬億元,占比95.09%,較去年同期增加16.06個百分點。

    銀保監會創新部副主任劉智夫表示,2022年上半年,銀行理財市場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保持良好發展態勢。下半年,銀保監會將繼續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持續加強理財業務日常監管與風險防控,推動理財業務合規健康發展。

    農金機構新發產品最多

    資管新規發布以來,在監管部門的政策引領以及市場機構的共同努力下,銀行理財行業有力有序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實現了回歸本源、結構優化、提質增效的良好改革效果,銀行理財業務過渡期整改任務基本完成,保本理財產品實現清零,凈值型理財產品大幅增加,同業理財和多層嵌套大幅減少,為銀行理財業務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報告顯示,今年1—6月,理財產品新發行1.52萬只,累計募集資金47.92萬億元(含開放式理財產品在2022年開放周期內的累計申購金額)。

    作為資管新規過渡期正式結束后的第一年,今年上半年理財業務轉型持續深化,凈值型產品存續規模及占比均已達到較高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農村金融機構新發產品5652只,占全市場比例達到37.30%,成為新發產品數最多的機構類型。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兼職研究員董希淼認為,隨著鄉村振興、共同富裕戰略全面實施,縣域和農村居民理財需求旺盛,或將成為理財市場未來“新藍海”。監管部門在嚴格把控理財公司“入口關”、穩步推進理財公司批設工作的同時,應積極研究優化中小銀行設立理財公司的新模式和新路徑,更好地滿足中小銀行發展理財業務的強烈愿望,努力消除銀行體系的“馬太效應”。如支持農村信用社省級機構(如農商聯合銀行)牽頭發起設立理財公司。更多的中小銀行應抓住理財產品銷售暫未對第三方開放的時間窗口,以理財產品中央數據交換平臺上線為契機,建設和完善代銷系統,培養專業的理財顧問,大力發展理財產品代銷業務。

    養老理財產品試點進展順利

    今年上半年,我國銀行理財市場嚴格落實監管要求,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不斷強化金融服務、養老保障功能,增強服務實體經濟水平。

    根據報告,截至6月底,銀行理財產品通過投資債券、非標準化債權、未上市企業股權等資產,支持實體經濟資金規模約25萬億元,多途徑實現理財資金與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對接。理財資金投向綠色債券規模超2500億元,助力綠色金融發展;投向疫情防控、鄉村振興、扶貧等專項債券規模超1500億元,踐行社會責任投資,促進共同富裕;為中小微企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持超3萬億元,加強對中小微企業金融支持力度。同時,理財市場積極推進產品主題創新,上半年累計發行鄉村振興、公益慈善等社會責任主題理財產品56只,募集資金超160億元,助力共同富裕目標實現。

    2021年9月,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的重要決策部署,發揮理財業務特點和優勢,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養老需求,銀保監會正式啟動養老理財產品試點,并于今年2月將試點范圍擴大至“十地十機構”。

    近期,第二批試點機構陸續“上新”養老理財產品,并獲得市場積極反饋。報告也給出了最新統計數據:截至今年6月底,已經有27只養老理財產品順利發售,23.1萬名投資者累計認購超600億元,養老理財產品工作進展順利,總體運行平穩。

    創造收益較去年同期增加34億元

    隨著理財市場規模穩步增長、凈值化程度持續提升,理財投資人數也在持續增長。報告顯示,截至6月底,持有理財產品的投資者數量為9145.40萬個,同比增長49%。其中,個人投資者數量為9061.68萬人,占比99.08%;機構投資者數量為83.72萬個,占比0.92%。

    個人理財投資者風險偏好仍以二級(穩健型)為主,且更趨于穩健。截至6月底,持有理財產品的個人投資者中數量最多的為風險偏好為二級(穩健型)的投資者,占比為35.51%。報告指出,由于上半年市場經濟環境相對震蕩,理財投資者整體投資風格更趨于保守,風險偏好為三級(平衡型)、四級(平衡型)和五級(進取型)的投資者數量占比與去年同期相比均有所下降,分別減少1.81、0.34和0.22個百分點。

    對此,董希淼表示,在低波動、高收益資產十分稀缺的情況下,銀行和理財公司如何在安全性、收益性、流動性這一“不可能三角”中做好動態平衡,將是一個長期的挑戰。因此,理財公司應加快引入和培養專業人才,提升投研體系和能力。同時,加強市場溝通,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投資者教育活動,強化“賣者盡責,買者自負”,持續提升國民金融素養,引導投資者養成價值投資和長期投資理念。

    報告顯示,上半年,理財產品累計為投資者創造收益4172億元,較去年上半年增加34億元。(記者 胡楊)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銀行業理財市場 理財產品 銀保監會 農金機構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