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日報》8月23日訊(記者 黃心怡,研究員 梁又勻)今日,京東集團發布了2022年二季度及中期業績。
(資料圖片)
財報顯示,2022年上半年,京東集團凈收入為507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1.0%。其中,二季度凈收入為267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4%,超市場預期。此外,京東集團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為65億元人民幣,凈利潤率為2.4%,而去年同期為人民幣46億元。
京東CEO徐雷在財報后的業績交流會上表示,二季度是京東上市以來挑戰最大的季度。雖然短期來說負面因素依然存在,但對于中國宏觀消費長期向好具有信心。
“中國經濟發展存在周期性,但不意味著發展動力消失,零售行業擁有穿越周期的能力。著眼長期,中國會成為全球最大消費市場。”
下沉市場是重要增量空間
財報顯示,2022年第二季度,京東零售營收2415.57億元,去年同期營收2325.57億元,同比增長3.9%。
截至2022年6月底,京東過去12個月的活躍購買用戶數較2021年同期的5.319億增長9.2%至5.808億。
其中,二季度,京東的核心零售業務的年度活躍用戶數環比凈增超過1000萬,DAU同比增速達到25%。截至2022年7月,京東PLUS會員在籍會員數量已突破3000萬,較去年底新增了500萬。
徐雷表示,在面對挑戰的宏觀大環境,雖然二季度在行業內京東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但也是京東上市以來挑戰最大的季度。
“從品類角度,增速較好是民生類,消費、健康、家電以及全渠道業務和同城業務,而服裝、酒類、手機都較為低迷。”
下沉市場在業績會上被反復提及,被徐雷視為重要的增量市場。徐雷指出,京東將在下沉市場繼續做寬用戶的廣度,同時布局同城零售,并持續不斷增強供應鏈能力。
百聯咨詢創始人、零售電商行業專家莊帥分析:“京東到家可以覆蓋一部分下沉市場,把下沉市場的夫妻老婆店、菜市場、社區店、小型超市等接入進來,然后京東提供平臺運營和配送服務,還是很有機會的。”
此外,徐雷也表示,會把同城零售視為重要的業務,但目前還在設計和整合的過程中。
“雖然行業內都非常感興趣,都殺入這一賽道,但目前對于這一業務的判斷比較理性。在消費者的心智、新型供應鏈的打造,服務的穩定性和可靠性,都還有很多工作要做,目前關注用戶的滲透、頻次、服務履約的質量,短期并不以追求GMV為目標。”
徐雷還強調,與品牌商、線下企業爭奪利潤池并不可取,而是應該設計出三方受益的模式,才是同城零售可持續發展的前提。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認為,今年二季度,整個消費市場都面臨著較大的壓力,不少互聯網平臺都面臨較大的增長壓力,市場低迷情況比較有顯著,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企業都在想方設法深挖潛力尋找新的增長點。
“對于當前的零售市場來說,雖然不少平臺所采用出海業務、2B市場都是市場發展的潛在方向,但是真正的零售市場的可能還是在內部,在真正提升零售的價值和意義,讓增量增長成為可能,比如說以京東為代表的一些企業所探索的供應鏈生態基礎設施。”
江瀚指出,未來的競爭一定是生態體系的競爭,誰的生態能給產業帶來更多的附加價值,讓產業形成共生共榮的生命體系才有可能在市場上占據更多的價值,而生態體系由內而外的內生增長可能才是市場最有效的增長點。
不過,徐雷指出,京東在供應鏈能力方面,仍有許多進步的空間,特別是隨著業務變化,亟待進一步提升協同能力。
“過去供應鏈更多從自身考慮,現在需要從合作伙伴角度考慮,要實現內外供應鏈一體化,不同品類的供應鏈能力存在差距。此外,過去以線上業務為主,現在也開始拓展線下,也要從線上、線下一體化的角度來考慮供應鏈。 ”徐雷如是說。
京東物流Q2扭虧 下半年或繼續降本增效
財報顯示,京東物流上半年營收586億元,同比增長20.9%,超物流行業平均增速;毛利率上由去年同期的3.7%提升至6.2%,明顯好轉。
上半年,京東物流依舊顯示虧損14.33億元,但同比2021年的152.14億元虧損已收窄90.6%;經調整后的Non-IFRS虧損5.85億元,同比收窄61%。
值得注意的是,京東物流財報顯示,今年二季度公司總營收313億元,同比增長20%;經調整后的Non-IFRS實現盈利2.13億元,同比2021年二季度實現扭虧。
不過在財報中,京東物流并未提及盈利計算,僅提到: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虧損減少、精細化成本控制、有效調整客戶結構,以及規模經濟攤薄大部分成本令效益提高,是公司虧損收窄的主要原因。
從成本控制角度來看,上半年,京東物流一般及行政開支同比減少13.9%,降至13億元。除一季度被側面證實的部分地區執行裁員外,7月下旬,科創板日報在采訪京東物流的內部員工時了解到,京東物流總部的公積金全員繳存比例從12%下調至5%,將使得總部員工全員降薪9%左右。此外,還有員工對記者表示,預計在9月份京東物流仍有一波人員優化。
在業務結構上,二季度物流營收來自京東零售以外的部分同比增長27.7%,占總營收比例達到了58.3%。
但與一季度類似,京東物流一體化供應鏈營收增速不如一般對外快遞業務,兩者上半年增速分別為13.2%和38.4%。同時,一般快遞業務占比由去年同期的30.6%,升至今年最新的35.1%。
盡管營收占比降低,增速也并不“驚艷”,但京東物流內部對于一體化供應鏈服務前景十分自信。
京東物流CEO余睿表示,一體化供應鏈物流服務展現出的多重優點,不僅助力企業、行業、社會供應鏈實現降本增效,還在保障社會民生中發揮了“穩定器”的作用。往后,京東物流還將持續圍繞供應鏈打造基礎設施和技術服務。
據悉,今年二季度,京東物流在國內多地物資保供行動中表現突出。據不完全統計,在支援上海、北京等全國各地抗疫保供期間,京東累計投入20億元。此外,京東物流還在持續拓展跨境網絡倉儲,從增開新國際航線到擴大海外倉儲面積超70%,體現京東集團此前提出的“買全球、賣全球”的目標。
上半年,京東物流對于達達、德邦的收購也是出于拓展資源和渠道的野心。
資料顯示,今年2月,京東以5.5億美元現金和戰略資源投入的總交易對價完成對達達集團的股票認購,將自身的持股比例升至52%。
而就在京東上半年財報公布前,達達半年報顯示,其創始人蒯佳祺宣布退休并辭任,未來將由京東零售CEO辛利軍出任達達集團董事長。未來,達達集團的眾包服務也將繼續服務于京東到家,雙方或將在即時零售市場加速拓展。據公告顯示,達達集團仍作為獨立上市企業。
今年3月,京東物流還啟動了對德邦物流的收購,總對價約89.759億元。截至7月末,公司已完成收購德邦超50%的股權,預計下半年德邦的業績將并入京東物流的財務業績。
作為一家上市物流公司,德邦控股2021年財報顯示,公司總營收達313.59億元,而扣非后凈虧損卻達到2.07億元,同比下降幅度近200%。至2022年一季度,德邦的虧損并未停止,反而存在擴大的趨勢,僅一個季度其扣非后凈虧損達到了1.6億元,同比下降幅度超105%。
若經營狀況未能明顯改善,下半年并表后,德邦的財務狀況或將給京東物流帶來沖擊。但另一方面,收購德邦后,京東物流也將補齊在全網運營方面的部分短板,助力集團降本增效。
值得注意的是,在運力之外,京東物流還收購了中國物流資產。有供應鏈專家認為,此舉鞏固了京東對于全國倉儲物流園、配套基礎設施的掌控能力,意在為形成規模效應、降低成本做布局。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