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硅料龍頭通威股份(600438.SH)披露半年報,2022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603.4億元,同比增長127.2%;實現利潤總額168億元,同比增長350%;實現歸屬母公司凈利潤122.2億元,同比增長312.2%。業績超市場預期。
其中,2022年二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56.5億元,同比增長123.6%,環比增長44.4%;實現歸屬母公司凈利潤70.3億元,同比增長231.8%,環比增長35.3%。
先看硅料業務。上半年通威股份產能利用率達119%,實現產量10.73萬噸,同比增長112%,國內市占率近30%。硅料權益出貨約8.8-9.3萬噸,同比增長98%,其中二季度出貨約5.8-6.2萬噸,權益出貨約4.9-5.1萬噸,環比增長20%以上。
【資料圖】
隨著二季度硅料價格持續上漲,根據東吳證券測算含稅均價約25萬元/噸,單噸凈利約13萬元+,創歷史新高。同時三季度以來,受行業產能檢修影響,硅料價格環漲10.3%,突破30萬元/噸高位,盈利能力有望進一步提升。
從產能來看,通威股份包頭二期5萬噸已順利點火,下半年爬坡增產,2022全年可貢獻1萬噸+產量。預計公司2022年出貨將達22萬噸+(權益出貨約20萬噸),假設單噸凈利10.5~11萬元,對應2022全年硅料利潤200+億元。
再看電池業務。上半年通威股份電池出貨21.79GW,同比增長55%,其中二季度出貨11-12GW,同比增長47%,大尺寸出貨超75%。
截至二季度公司電池產能54GW,下半年金堂二期8GW、眉山三期8.5GW落地,預計2022年底產能超70GW,大尺寸占比超90%。東吳證券預計2022全年電池出貨達45GW,平均盈利3-4分/W,對應電池業務利潤15-20億元。
目前通威股份深入布局多種技術路線,具備1.4GWHJT及1GWTOPCON產能。眉山三期8.5GW將采用PECVD路線TOPCon技術,平均效率超24.7%。同時公司HJT電池最高效率已達25.67%,替代銀金屬化技術亦取得重要成果,后續圍繞HJT提效降本繼續攻關,N型時代保持領先地位。
再看農業及電站業務。上半年通威股份飼料相關業務實現營收143.82億元,同比增長61.26%,實現飼料銷量323.34萬噸,同比增長49.31%;新建光伏裝機并網規模433.38MW,同比增長34%,截至上半年累計裝機并網規模超過3.12GW。農業及電站業務勢頭向好。
值得一說的,隨著硅料供不應求,通威股份新擴產項目持續落地。
根據半年報披露,公司在建樂山三期12萬噸項目已獲得能耗指標批復,預計2023下半年投產,到2023年底硅料產能將達到35萬噸。同時公司公告保山、包頭各20萬噸新擴產計劃,預計2024年內投產,助力達成2024-2026年多晶硅產能80~100萬噸的中長期規劃,進一步鞏固規模優勢。
光大證券認為,通威股份作為硅料絕對龍頭擴產節奏行業領先,未來市占率將進一步提升,且在大尺寸電池/組件環節的布局也有望給公司盈利帶來額外增量。
不過,從行業背景看,市場普遍擔憂硅料未來能否維持高景氣度。
8月17日,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更新了硅料價格,多晶硅價格延續小幅漲勢,其中單晶復投料、單晶致密料、單晶菜花料成交均價漲幅都在0.3%左右。這是硅料價格年內第27次漲價。
硅業分會認為,硅料價格本周繼續上漲,一方面,是由于絕大多數硅料企業均無訂單余量,負庫存狀態持續,硅料緊缺程度依舊未減;另一方面,8月15日,四川省發布關于擴大工業企業讓電于民實施范圍的緊急通知,當地工業硅、多晶硅、單晶硅生產企業均受限電影響產出預期大幅下調。
中信證券指出,盡管硅料可能迎來階段性擴產小高峰,但隨著光伏進入裝機旺季,以及國內地面電站潛在的開工潮,硅料實際供需或仍然相對緊張,預期硅料價格降幅相對有限。目前來看,硅料仍將是光伏主產業鏈中供應最緊張、產能彈性最小的環節。
但業內人士認為,隨著大幅擴產,硅料供給將于三季度明顯走好,且全年供給可以支撐260GW以上光伏需求,三季度硅料價格趨勢性下行將成為必然要求。
某硅料上市公司證券事務中心總經理表示,隨著新產能逐步釋放,硅料價格年內反轉是大概率事件。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通威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