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社會 > 正文

    又有醫院院長落馬!一省處理937人、退紅包3470個!新華社三連評 劍指醫療腐敗

    醫藥反腐仍在持續升級。

    據西安市紀委監委8月12日晚間消息,西安市胸科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李向前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經西安市紀委監委指定管轄,目前正接受西安市藍田縣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事關醫療反腐,陜西省近日也有大動作:


    (相關資料圖)

    8月11日,陜西省紀委監委公布了六大領域專項整治進展中醫療領域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整治工作情況。其中提到,今年以來,陜西共收到專項整治問題線索2521件,辦結2371件,處理人員937人,累計退還患者及家屬“紅包”3470個。

    連日來,“雷霆反腐”席卷醫藥領域,一些大案被公之于眾,《新華每日電訊》為此連發三篇評論,為醫療反腐鼓與呼,為根治醫療腐敗開“藥方”。

    西安市胸科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李向前被查

    據西安市紀委監委8月12日消息,西安市胸科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李向前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經西安市紀委監委指定管轄,目前正接受西安市藍田縣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官網介紹顯示,西安市胸科醫院始建于1953年,系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三級甲等專科醫院。

    李向前于1984年畢業后被分配到西安市胸科醫院(原西安市結核病醫院)工作,2003年12月起擔任醫院院長。其中,2020年12月獲西安市勞動模范稱號。

    今年4月,當地媒體發文稱,西安市胸科醫院招標“有貓膩”——2021年與2022年兩次招標采購胃腸鏡中,同醫院、同品牌、同型號兩次招標價格相差了305.9萬元。

    不久后,網絡上流傳出李向前被查一事,直至此次西安市紀委監委發布權威消息。

    陜西醫療反腐已處理937人,累計退還患者及家屬“紅包”3470個

    值得注意的是,醫療反腐重錘拳拳到肉,陜西也有最新動作:

    8月11日,陜西省紀委監委公布了六大領域專項整治進展中醫療領域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整治工作情況。其中提到,今年以來,陜西共收到專項整治問題線索2521件,辦結2371件,處理人員937人,累計退還患者及家屬“紅包”3470個。

    今年以來,陜西紀委監委組織各級衛生健康、醫保、藥監等行政部門及各級各類醫療機構,通過官方網站、門診大廳等場所公布專項整治投訴舉報電話、郵箱,并隨機對202家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省市縣醫療機構舉報電話暢通情況進行抽查,進一步強化各地各單位紀律意識,暢通群眾問題線索舉報渠道。

    截至8月上旬,陜西省各級共收到專項整治問題線索2521件,辦結2371件,處理人員937人。47件問題線索移交至紀檢監察機關。

    陜西省累計組織32476家行業行政部門、醫療衛生機構開展自查自糾,醫院排查臨床科室和職能科室23331個,自查發現問題7994個,已整改問題7390個,其余問題加快整改中。

    通過主動歸還、沖抵住院費等形式,累計退還患者及家屬“紅包”3470個,陜西省醫療衛生行業作風明顯改善,工作人員廉潔從業水平顯著提升,群眾看病就醫獲得感得到進一步增強。

    《新華每日電訊》三連評,為根治醫療腐敗開“藥方”

    連日來,“雷霆反腐”席卷醫藥領域,一些大案被公之于眾,《新華每日電訊》為此連發三篇評論,為醫療反腐鼓與呼,為根治醫療腐敗開“藥方”。

    一評:“刮骨療傷”,讓醫療回歸“治病救人”的初心

    作者:新華每日電訊評論員吳黎明、白佳麗

    連日來,醫療領域掀起的反腐風暴受到廣泛關注,兩組數字引發熱議:先是“中紀委曝光一臺直線加速器回扣1600萬”,其貪腐數額之高令人觸目驚心;后有媒體統計稱,全國已有至少150余名醫院院長、書記被查。

    老百姓一向對醫療領域的腐敗深惡痛絕,加大打擊力度得到群眾廣泛支持,這從網民的反應就可以明顯看出。醫院本是救死扶傷的高尚場所,但近年來醫療腐敗問題凸顯,涉及醫藥購銷、工程建設、物資采購等方面,嚴重影響醫療系統公信力和患者權益。從過去的案件來看,醫藥領域貪腐有收受醫藥代表回扣或賄賂的,也有虛報費用、變相輸送利益的。

    醫藥領域與百姓息息相關,這一領域的腐敗不僅會侵害患者權益,還可能影響醫療安全與質量,影響千家萬戶的幸福感。比如,醫藥流通及使用上的不正之風,讓真正有療效、體現經濟性的好藥進不了醫院,加劇患者看病就醫負擔;當醫院管理者或醫護人員接受回扣或收受好處時,患者的健康和福祉就可能成為犧牲品。據媒體報道,涉案近3000萬元的廣東省中山市一醫院院長被抓后,該院患者人均就醫成本下降1400余元。

    應當看到,醫療系統內部腐敗分子畢竟是少數,許多有良知、有正義感的醫護人員也痛恨種種醫療腐敗現象。一直以來,打擊醫療領域的腐敗并未停歇,但狡猾的不法分子總是不斷變換手法試圖逃避打擊。隨著打擊力度的不斷加大,簡單粗暴直接送錢送物的賄賂方式淡出江湖,部分醫院領導、醫護與企業間的“勾肩搭背”更為復雜和隱蔽,比如贊助所謂的醫療學術會議、請專家講課付酬等,甚至有以比特幣作為利益輸送的形式。這些“撈利益”亂象,影響了整個醫療體系的社會聲譽和醫療行業的正常運轉。正所謂一家醫院院長貪腐,一百個好醫生都換不回信任。因此,廣大醫護對反腐風暴寄予厚望。

    醫療系統專業性強,相對獨立、封閉運作,醫療領域的貪腐與患者間,甚至與醫護間可能都隔著“幾道墻”,因此更具隱蔽性,打擊有一定難度,需要久久為功。今年5月,國家衛生健康委等14個部門聯合印發《2023年糾正醫藥購銷領域和醫療服務中不正之風工作要點》。7月,國家衛生健康委等10部門又聯合部署開展為期1年的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7月底,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召開動員會部署紀檢監察機關配合開展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強調“深入開展醫藥行業全領域、全鏈條、全覆蓋的系統治理”。這些都釋放出了醫療反腐走向“深水區”的決心。

    站在更高角度看,近年來我國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進一步緩解,公立醫院“以藥養醫”、醫保管理“九龍治水”等問題都不斷得到解決……當下,對醫療領域展開反腐風暴,切實進行“刮骨療傷”,可謂正當其時。讓醫療回歸“治病救人”的初心,還醫療系統一個清朗天空,是全社會的共同期盼。

    二評:根治醫藥領域腐敗,既要“用猛藥”又要“曬太陽”

    作者:新華每日電訊評論員吳黎明、王井懷

    最近,“雷霆反腐”席卷醫藥領域,一些大案被公之于眾,“全國150余名醫院院長、書記被查”“醫生親眼見到同學登上反腐通報”“9名醫務人員聯名舉報科主任”等消息連上熱搜。這表明,這場反腐大仗力度大、動真格,震懾了不少不法分子,回應了民眾的呼聲,體現了黨和政府根治醫藥領域腐敗的堅定決心。

    多年來,打擊醫藥領域腐敗從未停歇,但醫療系統專業性強,相對獨立、封閉運作,隱蔽性強,給了不法分子逃避監管的可乘之機,也使得醫藥領域反腐向“深水區”推進面臨許多挑戰。

    “深水區”腐敗有多難查?“狐貍”有多狡猾?從公布的案例來看,一些腐敗分子千方百計“潛入地下”,逃避監管。“定制式”招投標、“規避式”委托采購、“供股式”入股分紅、“福利式”研討培訓……利益輸送方式隱形變異,為賄賂行為披上“合法外衣”。中央紀委國家監委今年公布的一起案例可見一斑:落馬的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呼中區人民醫院院長賀憲偉同藥商見面商討回扣,要選沒有攝像頭的地方,每次聯系使用不同號碼,交易地點在偏僻公路上,交易無語言交流,人不下車,收錢即走,受賄現金通過親屬存入外地銀行……整個流程如同黑幫電影一般。

    治沉疴須下猛藥。醫藥領域反腐是全國正風反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難點更是攻堅點。今年7月,國家衛生健康委等十個部門聯合部署開展為期1年的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紀檢監察機關和公安部門隨之加大執紀執法力度,緊盯領導干部和關鍵崗位人員,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實現全領域、全鏈條、全覆蓋的系統治理。

    醫療行業是救死扶傷的特殊行業,與每個人的健康甚至生命息息相關,更不能容忍腐敗的肆意橫行。清除醫藥領域的“毒素毒瘤”要不惜“用猛藥”“動大手術”,不管牽涉到誰,也不管其醫術有多高,不管過去做出多大的成績。面對不斷演化的醫藥領域腐敗變種,相關部門要有打“持久戰”的定力、“游擊戰”的靈活,一定要“追著打”,哪里有“槍響”哪里就是戰場。對于種種腐敗伎倆,要一查到底,揭掉“合法偽裝”,暴露其利益交換的丑惡嘴臉。

    目前,全國各地都在積極作為,創新打擊手段。廣東、浙江、海南、湖北等地公開發布反腐工作計劃,要求各醫療機構重點圍繞高值耗材、“紅包”回扣、醫德醫風等方面開展專項行動,并給出了明確的時間節點。上海頒布包括打擊醫藥領域腐敗在內的舉報獎勵辦法,舉報者可以獲得罰沒款的1%-5%,最高可獲100萬元獎金。

    “猛藥”確實有“療效”。一段時間以來,一些“蛀蟲”現出原形,一批不法分子落網。據媒體報道,全國各地醫院院長落馬名單仍在不斷拉長,目前超過160位,其中不乏首席專家、全國優秀醫院院長。涉及的不法分子有在任上被拿下的,有退休幾年后被查的,有主動投案自首的,有被人舉報落網的。醫藥領域從業人員都能感覺到,這次反腐,絕不是抓幾個反面典型以儆效尤那么簡單。正是在雷霆萬鈞的反腐行動的威懾下,投案、退贓、舉報案例在不斷出現。據報道,僅云南景東縣醫療衛生行業就有400余人主動說明問題、退贓、上交不當得利。

    從長遠看,根治醫藥領域腐敗,既要“用猛藥”,又要“曬太陽”。著眼于深化公立醫院改革,建立一套在陽光下運行的體制機制,才是根治醫藥領域腐敗的治本之策。

    當前,我國正在深化以公益性為導向的公立醫院改革,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和規范化管理,深化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加快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規范民營醫院發展,全面加強醫藥領域綜合監管。這些舉措,目的都是“曬太陽”。

    雷霆之后,必見彩虹。人們期待,堅持高壓反腐,持之以恒,久久為功,必將能滌蕩出一個風清氣正的行業環境。

    三評:醫療反腐,既要“疾風之力”更要久久為功

    作者:新華每日電訊評論員吳黎明、毛振華

    醫療系統反腐風暴仍在繼續。湘雅三醫院被舉報的科主任停診,揭陽市人民醫院原黨委書記、院長在懺悔中自述收受供應商大量黃金和現金,白大褂被染成金黃色……一條接一條熱搜引人深思,這些白衣天使何以陷入貪腐的“黑色漩渦”?這給整個醫療行業敲響警鐘:既要以疾風之力徹底切斷貪腐利益鏈條,更要持之以恒、久久為功,真正推動行業風氣發生系統性轉變。

    自古以來,醫者就是懸壺濟世的生命救治者。白衣天使是隧道盡頭的光,驅散籠罩在人們心頭的陰霾,為患者點亮溫暖與希望。醫術高明的醫生更能妙手回春,將病人從死亡線上拉回來。然而,在這次醫療行業反腐風暴中,“落馬”的不少是醫院領導、科室主任、著名專家,令人扼腕。

    有媒體統計,截至目前,全國已公開通報被查的醫院院長、書記多達160余位。僅在8月10日一天,就有黑龍江省七臺河市人民醫院原院長王群,廣東揭陽市婦幼保健院原黨支部書記、院長劉建志兩人涉嫌違紀違法被通報。

    能力越大理應責任越大,而非手伸得越長。位高權重、醫術高明絕不是貪腐的理由和借口。他們本應在救死扶傷的道路上走得更遠,為更多患者祛除病痛,攻克更多醫學難題,培育更多優秀新人。然而在利益的誘惑面前,這些“高水平選手”依然迷失自我,墜入深淵。

    醫療領域反腐暴露出的嚴峻問題,使外界深刻地認識到,面對群眾迫切期盼、社會高度關注,醫療領域反腐等不得、緩不得,必須以雷霆萬鈞之勢,重拳出擊,做到“秋風掃落葉”,盡快還醫療行業一個風清氣正的環境。

    治標更要治本,要持之以恒,從根本上扭轉歪風邪氣,還醫療行業清朗空間。當務之急,要徹底打破所謂行業“潛規則”堅冰,進一步明確醫藥行業須在法律法規的制度框架內運行,劃清“紅線”“底線”“高壓線”。堅決杜絕將職務權力、醫術,超越法律框架變現。

    從通報的案件細節看,有藥企通過舉辦學術會議,存在以會議贊助費、專家講課費、培訓費等方式為行賄披上“合法外衣”的情形;還有部分藥企賬目中存在明顯過高的“公關費”。對這些變種行賄行為更要保持高度警惕,通過織牢制度大網,利用各種先進技術手段,嚴格加強對醫藥企業藥品銷售方式的規范,使醫療行業的貪腐行為無處遁形。

    形成持久、有力的綜合監督機制不可或缺。這段時間,醫療領域反腐風暴下,多地醫療機構迅速開啟自查自糾,公布監督舉報電話,效果明顯。可見反腐在醫療系統已經形成廣泛共識,得到廣大基層醫務人員的支持。著眼長遠,還要努力推動形成綜合監督機制,讓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蔚然成風。

    醫德的培育也不應被忽視。醫療不同于其他行業,一旦失德,將帶來極為嚴重的后果。要借這次反腐風暴之機,積極傳承和發揚優良的醫德醫風,恪守服務宗旨,倡導廉潔自律,提高服務質量,真正將患者放在心上。對于醫療機構來說,還需積極探索讓醫務人員有陽光體面的收入,保障好醫務人員的基本權利,真正與勞動付出成正比。

    持之以恒反腐,多舉措形成合力,推動醫療改革不斷走向縱深,徹底斬斷吸附在行業上的灰色利益鏈條,讓醫療資源得到更公正、更合理的配置,讓普通人不因腐敗“加價”吃不起藥、看不起病,這是全社會需要攜手努力的方向。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