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內的拔河比賽是僅次于職工籃球聯賽的大型活動。
【資料圖】
▲在燈光球場參加籃球練習的廠內子弟。
▲夏日夜晚,廠內子弟的籃球友誼賽
文/徐永聚
“今天晚上在橋梁廠燈光球場有一場精彩的籃球比賽,是株化對陣株冶,6點半在小車庫前坪上車,請大家踴躍前往觀看,為廠隊加油助威”。
1976年夏天的某個下午,株化生活區的高音喇叭開始播放看球的通知,一年一度廠礦職工籃球聯賽又開賽了。在那個娛樂匱乏的年代,職工籃球比賽無疑是一場饕餮盛宴,不論大人小孩,都會踴躍觀看。那個年代也沒有外援一說,每個廠礦的隊員都是本廠職工,只不過他(她)們基本上都是從省隊或市隊退役的職業球員,被招工進廠,越是福利待遇好的單位就越能招到好球員,工廠效益的時好時壞也導致廠隊的排名變化不定,沒有哪個廠能夠長期霸占前三名,前一年還是墊底的球隊,第二年新招幾個新鮮血液進廠就有可能拿到冠軍。也因為這個原因,很多廠隊之間都變了“勁敵世仇”,場上一旦相遇,如火山爆發一般,有的是熱鬧瞧。
株化與株冶就是這樣的一對冤家,用現在的話說——那叫同城德比。株化與株冶的生活區只相隔一條馬路(建設北路)、廠區之間也就隔著一堵圍墻,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兩個廠的調皮孩子就隔著馬路干仗,用彈弓互相射擊,可是兩個廠之間又是互相聯姻最多的,男方是株化的就在株化分房子,男方是株冶的就在株冶分房子,就是這樣的一對冤家,在籃球場可是互不相讓,一定要打個你死我活的才行,其火爆程度絕不亞于每年的冠亞軍決賽,雙方都以打贏對方為榮,套用廣東省端午時節龍舟賽的說法,就是可以不拿冠軍,但絕不能輸給隔壁村。
每當雙方正面對決時,兩個廠的觀眾都是爆棚,株冶那時候有上班的通勤車,帶半掛的那種大交通車,一車可以拉上百人,而株化沒有這種便利,但也不示弱,就用解放牌貨車來拉人,雙方都派出多輛車不停地往復拉人,到場助威。
這一次株化對陣株冶的比賽是在橋梁廠的燈光球場進行的,這一年我初中剛剛畢業,依稀記得株化和株冶是爭奪五六名的名次,兩個廠的球迷觀眾把球場擠得是水泄不通,終場前半分鐘比分還是平局,最后是株化的高個子中鋒(楊峰)主罰兩次,第一個球沒有罰進,罰第二個球時,我身邊的一個大伯早就不敢睜眼看球了,他怕引發心臟病,背過身去,要我告訴他罰球結果,隨著一身驚天動地的歡呼,大伯還是不敢轉身,他問我球到底進了沒有?我告訴他:株化贏了。
球賽結束,雙方觀眾各自找自己的廠車回家,不出意外,球迷之間又是一場混戰,贏家趾高氣揚,輸家怒氣沖天,雙方互罵,“冶株佬”“化工佬”的叫罵從雙方的車里不斷發出,從橋梁廠一直到湘氮分路口分道揚鑣后,才算告一段落。
如今回想這一往事,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屬于那個年代獨有的記憶標簽——燈光球場。這個稱謂究竟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無從考究,應該是一個屬于“大廠”的特殊標記,從“一五”計劃開始到“三線”建設,每一個大型國營廠礦都是一個完整的小社會,醫院、幼兒園、小學中學技校、俱樂部、燈光球場、商場、食堂、殯儀館,從生到死,一應俱全。
打記事起,我就知道這個地方好玩,那是一個除了俱樂部以外最熱鬧的場所,能在室外舉行的大型文體活動都會在燈光球場舉行,籃球比賽和籃球練習肯定是排在第一位的,廠內的拔河比賽是排在第二位的,其他的如趣味運動會、幼兒舞蹈表演,個別情況下還有文藝表演,當然每年春節期間的舞龍舞獅也一定是在這里收尾的。
炎炎夏日,座無虛席的燈光球場上,拿著蒲扇看球的家長,一邊拼命地搖蒲扇、一邊為本隊加油吶喊,每當進攻的球員到達籃下時,所有人都會停止搖擺蒲扇,眼睛盯著籃球,然后不管進球與否,蒲扇又會統一頻率地重新搖擺起來,而小孩子們就是看個熱鬧,只要能吃到工廠里自產的冰棒就好了。
歲月如梭、時過境遷,如今的燈光球場的命運和它的主體工廠一樣。曾經轟轟烈烈的群眾體育活動不知是從啥時候開始式微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種職業體育賽事,坐在家里看電視轉播就行了,國內的國際的任君挑選,現在則更是方便,拿著手機就能隨時隨地觀看各種體育盛況,只是總感覺缺少了一點什么?缺少了現場感,缺少了熱血沸騰,缺少了煙火氣。
幸好,我們遇到了廠BA。如今,歷時兩個月的廠BA已于近日落下帷幕,但其火熱的氛圍卻一直縈繞于心。大型燒烤夜市、青春舞臺,還有球星歌星助力、煙花助威,更有央視直播,每場比賽都火熱爆棚,去晚了還會限流,人們情不自禁地為球員吶喊助威,為精彩的進球報以熱烈的掌聲,每節的短暫休息時間更是有精彩的文藝節目暖場,眾多的市民紛紛拖家帶口來到體育中心,既可以看球賞心悅目、又可以品嘗各種美食、還可以參觀工業廠史展覽回顧歷史……
但愿“制造名城 幸福株洲”能名滿天下,但愿燈光球場的燈光能夠長亮。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