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7月18日,奉賢海關關員到光伏企業開展實地調研
7月17日,外港海關查驗九科對一批出口至澳大利亞的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進行監管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宋薇萍)今年以來,上海口岸“新三樣”產品出口持續火熱,為推動外貿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上海證券報記者7月31日從上海海關獲悉,今年1月至6月,上海口岸電動載人汽車、太陽能電池、鋰電池為代表的外貿“新三樣”產品出口2478億元,同比增長74.7%,出口值占全國46.4%。高技術、高附加值、引領綠色轉型的產品正成為拉動上海出口增長“新引擎”,助推外貿結構持續優化。
外貿“新三樣”中,新能源汽車出口表現尤為亮眼。近日,在上海外高橋港區海通碼頭,“菲尼克斯快航”號外貿滾裝輪緩緩靠泊。1716輛國產新能源汽車在上海海關所屬上海外高橋港區海關監管保障下,排列整齊有序駛上滾裝輪,準備發往日本等國家。今年上半年,上海口岸電動載人汽車出口總值達767億元,同比增長1.2倍。其中,位于上海浦東地區的外高橋港和洋山港出口新能源汽車27.9萬輛,占全國出口總量已超五成。
隨著全球綠色能源轉型步伐加快,國際市場旺盛需求帶動我國鋰電池、光伏產品出口額持續攀升。上海思格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臨港新片區剛建設投產不久的科技創新公司,目前公司各項業務正處于爬坡階段。7月26日,按照企業申請,洋山海關加急為該企業監管驗放一批共計50組出口鋰電池包。“目前我們業務市場主要在歐洲和東南亞,以海運為主,對出口監管的時效性要求較高。能否保障貨物按期交單成為國際市場考量企業的重要標準之一,通關效率也成為其中關鍵環節。”該公司制造總經理洪宇表示,“由于鋰電池產品出口需要出具相應的危包鑒定證書,專業性較強,洋山海關組織業務骨干查驗專班,為我們提供‘綠色通道’‘預約查驗’‘優先查驗’等便利化措施提高包裝檢驗效率,基本可以保障通關‘零延時’。”
得益于臨港新片區新能源產業迅猛發展,鋰電產業優勢持續釋放。今年1月至6月,臨港新片區出口鋰電池產品141.3億元,同比增長2.5倍。
在上海奉賢綜合保稅區,光伏產業龍頭企業上海晶澳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一塵不染,自動化生產線高速運作,機器人搖臂有序作業,身著無塵服的工人們各司其職地忙碌著。一塊塊切割好的光伏電池片,經過焊接、疊層、層壓、裝筐等工序后,從奉賢綜保區出區,經洋山港出口歐美市場。今年上半年,該公司出口光伏電池組件達39億元,同比增長66%。
面對光伏產品出貨量的快速增長,奉賢海關持續優化監管服務,提出了“咨詢溝通無障礙,貨物監管無盲點,通關保障無延遲”三項承諾,保障光伏產品24小時通關順暢。同時,奉賢海關也積極引導企業用好、用活政策,落實減稅降費,減輕企業負擔。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