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何以成為湖南的歷史追問
中國首部大型地方史詩劇《天寵湖南》首演
【資料圖】
《天寵湖南》首演現場。主辦方供圖
長沙晚報7月26日訊(全媒體記者 胡兆紅)一眼萬年,吾道南來。天之厚寵,承于萬年。7月25日晚,“萬年湖湘正少年”《天寵湖南》首演暨應屆高考學子祝福晚會在長沙天寵湖南銅官窯劇場舉行。
藝術演繹一部“湖南極簡史”
《天寵湖南》由龔曙光總策劃、總編劇,文化名家盛和煜、羅宏、龍博、楊吉紅等人聯袂打造,是中國首部地方史詩劇。作為一部視野獨特的極簡湖湘史,該劇從萬年歷史中選取50個重大事件和時刻,再按“使湖南成為湖南”的標準,擇取10個關鍵時刻和關鍵事件,回答了湖南何以成為湖南的歷史追問,以藝術的方式,演繹了一部“湖南極簡史”。
《天寵湖南》是一篇為湖南文明史重新定位的宣言。它依據最新的考古發掘史料,一改“湖南是邊鄙之地、蠻荒之地、文明后啟之地”的傳統歷論,展示了湖南萬年水稻種植、七千年城市筑建的文明成就,定義湖南為一片宜耕宜居的福祉之地,是一片適合任何文明種子扎根繁洐的文化沃土,一片真正的萬年天寵之地。
悠悠萬年,湖南經歷了一次次與外湖南文化的激烈碰撞和交流,可以理解為天意對湖南的一次次恩寵和成全,湘人在此進程中不斷蛻變升華,形成了勇于擔當、奮斗進取、浪漫樂觀、向死而生的湖湘文化品行。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面臨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以湖湘文化哺育的湖南人英杰井噴,他們前仆后繼,血薦軒轅,書寫了“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壯美史詩篇章。
傳播湖南文化人格精神
《天寵湖南》策劃、執行編劇、文學總撰稿羅宏回顧了《天寵湖南》的創作歷程。他介紹,《天寵湖南》主創團隊大多數是湖湘兒女,希望通過演藝形態抒發對湖湘的深情厚愛,通過文旅演藝完成一個中國故事的湖南講述,完成一部演藝版的湖湘史記,完成一次萬年湖南的歷史尋根,向觀眾揭示:什么是湖南?湖南是怎樣煉成的?湖南對中華文明的貢獻何在?“我們期盼將湖南文化人格精神展現出來并傳播開去,為更多的中華兒女分享。”
當風華正茂與萬年湖湘素面相對,蓬勃的精神再次延綿不止,流動的文明至此向新而生。六百余名應屆高考生來到首演現場。作為代表,來自長郡梅溪湖中學的2023屆高三畢業生譚宇軒發表了他的青春宣言。他講述了他眼里的湖湘,并表示,將帶著對家鄉的熱愛與前輩們“擔當天下,報效中華”的雄心壯志,在人生新的征程上做湖湘精神的傳承者與踐行者,做新時代的有為青年。
現場觀眾共同觀看《天寵湖南》。聚光燈下,《離騷》《愛蓮說》《海國圖志》等一篇篇課本里的不朽書章,“朱張會講”“湖湘子弟滿天山”“近代湖南人前仆后繼”等一幕幕歷史進程中的高光時刻,沿著萬年時間線在舞臺上鮮活呈現。古籍里的沉浮變遷打開了讀懂湖南的窗口,演繹出湖南人“骨血浪漫,生命如花”的精神寫照。臺下的學子和觀眾們在《天寵湖南》里完成了一次湖南何以湖南的追問,也完成了中國人對精神故鄉的找尋。
(一審:夏博 二審:蔣宇 三審:王亞奇)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