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2016年,《湄公河行動》橫空出世,憑借口碑以黑馬身份拿下國慶檔票房冠軍,11.88億元。2018年,《紅海行動》再接再厲,出人意料地憑借口碑再次拿下了春節檔票房冠軍,36.51億元的票房成績,讓林超賢在這一類型片領域擁有了足夠話語權和號召力。
2020年,《緊急救援》,林超賢擁有了7億元投資,去到墨西哥拍攝,買了真飛機來搭景,喚回了搭檔過三次、華語影壇最拼命也最可能上天入地的彭于晏,但上映快一周了,票房踉蹌地剛剛邁過3.5億元。熟悉的林超賢,熟悉的彭于晏,熟悉的配方,為什么這次就不香了?
最明顯的問題是,審美疲勞。雖然《緊急救援》的四場救援戲拍得費錢又費力,油井傾塌、山體滑坡、飛機墜海、油輪爆炸,困難不斷提升,場面不斷變化,爆炸、水流沖擊、飛機斷裂等各種奇觀場面輪番轟炸,看得出劇組花了力氣,下了血本。其實,好電影不需要那么多故事,只需要一個精彩的就夠了。
總體上說,《緊急救援》的動作部分,還是達到了水準之上的,無論是實景拍攝還是特效制作,不僅不輸好萊塢,甚至在很多方面都是領先于行業的。但電影的優點基本上也就僅限于此了,寬容一點的話,救援之外的訓練戲份,也比較可看,尤其對于不了解救援行業的觀眾來說,能夠很好地滿足好奇心。剩下的,便是滿滿的問題。
首先,文戲生澀且無趣。文戲一向不是林超賢的強項,在上一部《紅海行動》中,精彩的戰爭場面和點到為止的對話填補了文戲的薄弱。但這一次,導演需要用文戲來填充一次次救援之間的空隙,甚至試圖通過文戲梳理出一條人物內心成長變化的故事線。只可惜影片中的戀愛戲、父子戲、兄弟情,統統都拍得很單薄,走馬觀花,流于表面。毫無新意的對話、一點也不走心的橋段,在電影中反復出現,讓人想要快進。
其次,救援戲和文戲之間,存在著巨大的斷裂感。整部電影的劇情分布非常簡單明了。救援事件疊加救撈隊員的日常生活,交叉敘述。四場救援大概占據一半篇幅,文戲大概也占一半時間,可惜這兩部分內容卻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畫風和節奏,就好像是兩個導演聯合執導,你拍你的,我拍我的。最后,兩部電影被硬生生拼成了一部電影!看救援戲的時候挺緊張刺激。然而,看文戲的時候像是在看一部水平非常一般,還有點造作的浪漫喜劇片。怪不得彭于晏和辛芷蕾毫無化學反應,也怪不得小演員天賦不夠,劇本里就沒有讓他們建立起什么矛盾和沖突,那么情感的轉換和變濃,也就無從談起了。
再者,還有很多情節其實沒什么必要。比如,彭于晏的兒子來到新學校,因為怯場,不敢在臺上一展歌喉,但這個孩子后來幫忙找新媽媽,看起來一點也不自閉。又如,副機長突然辭了職,沒有前情,也不輔助其他人物性格的塑造。再如,第三場救援結束彭于晏因為男二“意外”犧牲而意志消沉(其實對觀眾來說一點也不意外),兒子突如其來、毫無預兆和鋪墊地得了腦瘤,然后彭于晏站在窗前,斜向上45度望向天空,目光堅定地對老天爺說:“你要跟我斗,那我就跟你斗下去。”就這樣,他振作了起來,舍下了即將手術的兒子,奔赴了戰場。這場戲,不僅“兒子”機械地成為了“工具人”,如此不講“人話”、不近人情的父親也大大消解了英雄的厚度和質感,讓他上天入地赴湯蹈火,看起來更像是一出科幻片。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