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社會 > 正文

    自營再成業績拖累,多家頭部券商自營收入腰斬甚至下滑八九成,非方向性投資正成“穩定器”

    財聯社9月1日訊(記者 高艷云)自營業務“拉胯”,成為券商上半年業績表現不佳的主要原因,56家可比券商自營業務凈收入同比下滑47.95%。

    今年上半年自營業務收入排名前十的券商是中信證券(94.62億元)、中金公司(50.45億元)、申萬宏源(43.81億元)、華泰證券(37.54億元)、國泰君安(35.82億元)、銀河證券(34.02億元)、招商證券(30.60億元)、中信建投證券(29.32億元)、國信證券(27.51億元)、方正證券(9.03億元)。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自營收入排名前十券商中分化之勢明顯,同比增速大幅下滑的是中金公司(-38.21%)、華泰證券(-47.79%)、國泰君安(-46.45%)、招商證券(-42.00%);相比之下,中信證券降幅不大,同比下滑17.21%。

    去年同期排名第4名的海通證券,已下滑至當前的第12名,今年上半年自營業務收入同比下降89.80%;廣發證券同比下降83.51%,當前排名第13名,較去年同期下滑5個名次。

    兩家券商逆勢增長,其中銀河證券同比增13.16%,排名第六位;方正證券自營收入同比增69.91%,殺入行業前十。

    自營業務去方向化決定了券商上半年業績的穩定性,中銀證券積極探索低波動盈利模式,加強非方向性投資策略開發和運用;中信證券主要得益于公司綜合化的業務布局,多元化的資產配置策略;方正證券早期便轉向投資與交易更為多元化的收入格局,致力于大額資產配置、非方向性業務及對沖業務布局;銀河證券稱,公司不斷尋求投資多元化發展,靈活采取期貨對沖手段,在市場劇烈波動中有效控制回撤。

    數家頭部券商自營腰斬或僅有去年同期一兩成

    受市場調整影響,今年上半年,券業自營業務下滑明顯。頭部券商自營業務分化明顯,大幅回撤者有之,逆勢增收者亦有之。

    今年上半年,“券業一哥”中信證券自營業務凈收入為94.62億元,同比減少17.21%。相對其他大幅下滑的券商而言,自營收入下滑并不算太大。

    多家頭部券商自營業務凈收入下滑幅度較大,包括中金公司(-38.21%)、華泰證券(-47.79%)、國泰君安(-46.45%)、招商證券(-42.00%)、海通證券(-89.80%)、廣發證券(-83.51%);申萬宏源、中信建投證券、國信證券降幅稍小,分別同比下降5.48%、15.77%、21.87%。

    銀河證券是唯一一家自營業務逆勢增長的頭部券商,上半年自營業務凈收入為34.02億元,同比增13.16%。

    此消彼長之下,方正證券現“黑馬”雛形,追趕之勢明顯,公司今年上半年自營凈收入為9.03億元,同比增加69.91%。

    部分頭部券商的排名由此發生巨變。相較去年同期,申萬宏源排名提升4個名次,至當前第3名;銀河證券提升5個名次,至當前第6名;華泰證券、招商證券均降1個名次,當前排名分別是第4、7名;中信建投證券提升2個名次,至第8名,方正證券提升23個名次,至當前第10名;海通證券、廣發證券分別下滑8個、5個名次,當前排名第12、13名。

    13家券商自營業務上半年陷入虧損,其中7家券商自營業務凈收入虧損過億,分別是東興證券(-1.73億元)、安信證券(-1.81億元)、國元證券(-1.99億元)、興業證券(-1.99億元)、國新證券(-2.48億元)、江海證券(-2.97億元)、長江證券(-5.21億元)。

    部分券商自營業務逆勢走強,包括上述銀河證券、方正證券在內,今年上半年自營業務同比增速為正的券商有10家,其他8家分別是信達證券(1379.74%)、財信證券(98.06%)、中航證券(80.65%)、中銀證券(78.37%)、東財證券(60.62%)、東海證券(44.23%)、太平洋(15.69%)、國聯證券(12.59%)。

    自營去方向化是核心

    方向性自營業務拖累券商上半年業績表現,加強非方向性投資策略,成為券商增強業績穩定性的重要手段。

    中銀證券在半年報中表示,上半年,公司權益投資持續加強投研體系建設,同時積極探索低波動盈利模式,穩步推進向多元化投資管理模式轉變,加強非方向性投資策略開發和運用。公司積極推進場外金融衍生品業務準備工作。

    中銀證券對下半年發展展望時稱,公司投資交易業務將以“交易型、客需型、非方向性”為轉型方向,不斷提升投資回報及收益的穩定性。權益投資業務將加快推進業務轉型,優化組合配置,探索多元化、非方向性投資管理模式,擴大交易型策略應用,降低市場波動對業績的影響,以持續穩健獲取良好回報。

    中信證券總經理楊明輝表示,上半年,資本市場震蕩下行,受市場波動影響,中信證券投資收益出現下滑,但降幅優于同業多數券商,主要得益于公司綜合化的業務布局,多元化的資產配置策略,金融市場業務保持穩定。

    招商證券非銀研報指出,今年上半年中信證券自營業務韌性延續,主要是因為自營去方向化領先,受權益市場震蕩沖擊要小于同業。

    頗有“黑馬”之姿的方正證券,今年上半年自營凈收入同比增近七成,公司在堅守非方向性主邏輯的作法也頗具觀察之處。

    方正證券分管公司投資與交易業務的副總裁崔肖接受了財聯社記者的專訪時稱,自營逆勢增長的主要歸結于四個方面。

    一是思路轉換。方正證券不只是停留在傳統的自營業務上,而是早期便轉向投資與交易更為多元化的收入格局,這也是行業的主流選擇。

    二是堅持戰略。方正證券逐漸摸索出屬于自己的戰略打法,即多品種、多策略、多模式的打法。公司致力于大額資產配置、非方向性業務及對沖業務布局。

    三是重視研究。充分對市場的研究,板塊的追蹤,形成一套自己的研究體系。

    四是隊伍建設、文化建設、管理制度的并舉與合一。除了制度考核、獎勵績效等鼓勵員工的管理形式多管齊下,文化氛圍的營造為人才建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國聯證券指出,上半年,公司權益證券投資業務通過提前布局、及時調整持倉品種,有效應對一季度以來的三輪調整,抵御了市場的不利沖擊,同時抓住部分行業和個股二季度以來的反彈機會,整體實現了扭虧,收益率大幅跑贏滬深300指數。

    國聯證券表示,下半年,公司權益投資業務將著眼于中長期機會的布局,進一步精選成長個股,并輔以定增、可轉債等策略投資模式,同時靈活運用倉位調節、期貨對沖等方式來實現風險與收益的平衡,穩健開展股票投資業務。

    銀河證券在半年報中稱,報告期內,公司繼續強化權益投資管理,重新組建專業權益投資部門,秉承價值投資理念,強化投資管理能力,豐富權益投資工具,拓展投資模式和投資領域。公司不斷尋求投資多元化發展,擴大量化投資、基金投資、定向增發投資、可轉債及私募可交債投資等業務規模,在A股、港股等多個市場進行投資布局,并靈活采取期貨對沖手段,在市場劇烈波動中有效控制回撤。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