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社會 > 正文

    天天消息!痛別!陸元九院士逝世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七一勛章”獲得者陸元九

    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


    (資料圖)

    享年103歲

    他忍辱負重潛心求學

    “學好科學,救中國”

    陸元九,安徽來安人

    是我國自動化科學技術開拓者之一

    年少時

    他在炮火中艱難求學

    1945年,他成為

    赴美第一批公費留學生

    當時在美國船上

    他常常遭到嘲笑

    但內心的想法卻無比堅定

    “學好科學,救中國”

    為了不再讓祖國受氣而發奮圖強

    陸元九刻苦努力

    獲得了儀器學專業的科學博士學位

    這也是世界上

    第一個慣性導航博士學位

    新中國成立后

    在美國工作的陸元九

    決定回到故土,報效祖國

    他說,“我始終有個信念

    我是中國人”

    但由于重重阻撓

    陸元九被迫滯留海外多年

    直到1956年

    他終于找到了機會

    那年5月

    陸元九一家在海上輾轉23天后

    終于踏上祖國的土地

    生前提到回國經歷

    他眼含淚水:

    “過了羅湖橋到內地這邊

    這一段路幾分鐘

    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是從一個世界走到另外一個世界

    我那時候就知道

    什么叫回國,什么叫祖國”

    他為祖國航天事業

    奉獻一生

    運載火箭、載人飛船、人造衛星

    都必須裝備

    可以在任何地方

    不依賴任何環境

    不受任何干擾的

    慣性導航系統

    在中國,這一尖端領域的探路者

    就是陸元九

    回國后

    他被分配到中國科學院

    參與籌建自動化研究所

    “儀器設備,從零開始

    是真正的從零開始”

    從辦公場地的落實

    到試驗設備購置

    再到研究隊伍的組建

    陸元九都親力親為

    他提出

    要進行人造衛星自動控制的研究

    而且要用控制手段回收

    “回收衛星”的概念

    第一次進入人們的視野

    陸元九后來還主持了157工程

    這是我國液浮慣性導航技術的

    開拓性工程

    在負責多項工作的同時

    他還將自己的所學所得編撰成書

    1964年

    《陀螺及慣性導航原理》出版

    成為我國慣性技術領域

    最早的專著之一

    改革開放以來

    我國航天事業飛速發展

    陸元九擔任航天十三所所長

    為新一代運載火箭確立慣性制導方案

    并開展了多項關鍵技術的預研

    這些年來

    在許多航天項目的評審和成果鑒定

    以及故障分析的關鍵時刻

    都有他忙碌的身影

    送別陸老

    緬懷!致敬!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