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社會 > 正文

    給《熟年》“演技最好”的演員排名,宋丹丹第2,張國強第1

    給《熟年》“演技最好”的演員排名,宋丹丹第2,張國強第1

    “你想來照顧媽,沒問題。你甚至說想賺這個保姆的錢,在我這兒,也是沒問題的。”

    “可是我們是一家人,你怎么想,要做什么,先告訴我一聲,可以嗎?”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這是《熟年》中倪家前二嫂張春梅對倪家老大妻子吳二琥的一番明刀明槍的責備。

    這部正在央視一套熱播的家庭倫理劇更新近半,劇情已經漸入高潮。

    最新一集里,吳二琥為了掙張春梅給倪家老太太請保姆的錢,采用替身保姆的辦法,干了照顧老太太的活,卻因為省吃儉用的生活習慣,讓老太太吃下剩飯,搞到老太太半夜腹痛被送到醫院急救。

    這也是張春梅全劇第一次對著吳二琥說重話,掩蓋在這個大家庭溫情表面的那層窗戶紙,這一次被徹底撕了下來。

    郝蕾的這段戲語氣遞進,臺詞噼里啪啦,那股情緒一直沒泄,從頭到尾一口氣發泄完,但又帶著一種老演員表演的克制。

    暴怒的情緒不一定需要通過歇斯底里去表達,不形于色,才是憤怒的最大值。

    《熟年》播出以來,收視率全程破1,直逼全國第一,雖然多日停播影響了收視飆升,但還是輕松拿下收視第一。

    劇集故事情節不僅融入了現實婚姻、女性成長、家庭倫理,還有對故事養老、不婚主義和年輕人城市焦慮等社會問題的深度探討。

    但觀眾們對這部央視大劇的評價里,我看到最多被提及的兩個字是“真實”。

    一出倪家三兄妹的「浮世繪」,真實再現了老百姓的生活,讓觀眾感受到了什么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一地雞毛的家庭故事,被講述得鮮活而生動。

    而大多數的“真實感”,其實埋藏在劇的點點滴滴中,埋藏在角色的一顰一笑里。

    《熟年》沒一個頂級大咖,卻無疑聚集了一大批國劇好演員,除了個別戲份不少又極不討喜的演員,宋丹丹,郝蕾,劉奕君,曹翠芬,張國強等大多數演員都貢獻了極其精彩的表演。

    那些近乎還原的生活細節,是觀眾能體會到真實感的最大來源,這群好演員是真的把那種生活的焦慮感演出來了。

    是時候,來盤點一下這出“演技大賞”中塑造地最出彩的角色。

    在表演中,最難演繹是生活,最出彩的,也永遠是生活。

    第八名、王彥霖(飾倪俊)

    相比各有各精彩的女性角色,倪家上下最差勁的顯然是男性角色,除了張國強飾演的倪家老大,就沒個討喜的。

    作為第三代代表的倪俊則是將媽寶男演到了極致,但這種不討喜也掩蓋了演員的演技。

    王彥霖其實演得很好。

    在這個角色之前,這位年輕演員不是在《無心法師》里演逗逼,

    在《楚喬傳》里演恨得人牙癢癢的宇文懷,就是在《紅海行動》演狙擊手羅星。

    正反派都有,但總的來說都是硬漢,起碼不是軟蛋。

    這部劇的倪俊卻從頭到尾軟的不行。

    作為劉紅艷老公,他懦弱,媽寶,沒承擔起應有的責任,結果是苦了父母,更苦了老婆。

    紅艷不愿生小孩,假懷孕、買房風波之后婆媳大戰更是從一觸即發變成戰火不斷。

    夾在兩個女人之間,倪俊既要做孝子,又想做負責任的丈夫,結果是兩頭不討好。

    王彥霖把一個內心善良但性格軟弱的普通人的無奈演得十分生動,也一五一十演出了角色的討厭,觀眾看了他媽頭暈,看了他心塞。

    其實以王彥霖在《無心法師》的發揮,要把角色演得可愛點并不難,但他踏踏實實按劇本演了,這種踏實勁,在年輕演員中,已經很罕有了。

    第七名、唐藝昕(飾劉紅艷)

    唐藝昕飾演的劉紅艷戲份不多,但這卻是這幾年唐藝昕最佳的演技發揮。

    劉紅艷是十分悲催的女性角色,小城姑娘,有沉重的原生家庭,又有一群吸血鬼般的親戚,所以她拼命的想掙脫過去,組成一個屬于自己的家。

    這角色有著這屆都市女性的理智和清醒,也有骨子里的狠氣,最大的不幸是遇到了吳二唬這個頻繁催生、時常給她畫大餅、并不斷給她事業挖坑的市儈婆婆。

    最新劇情中她的孩子沒保住,婆婆成功攪黃了自己的升遷,連房子這個籌碼也沒有了,親媽執意收拾老房子累到貧血暈倒,要說劉紅艷對吳二琥沒有怒氣我是不信的。

    于是當這個婆婆再次干涉她的工作,她終于怒不可遏的離家出走。

    時代確實是變了,看她終于走出這一步,彈幕上一片叫好。

    唐藝昕演出了一個職業女性的痛苦,不過最好的一場戲還是幫著母親“舌戰群氓”。

    父親去世后,一大家子人合起伙來欺負她們母女。

    繼父還沒下葬,這些人就已經算計明白怎么把母親趕出家門了。

    劉紅艷既氣不過不孝的兄妹爭家產,又心疼母親受了委屈。

    唐藝昕這場戲把表演層次感交代得明明白白,一邊是望向母親心疼的眼神,一邊是瞄向繼兄弟們犀利的眼神。

    繼兄拐彎抹角說要把老房子一分為三,要么拿三十萬給她,這房子就歸他們了。

    要住,就得拿出五十五萬給他們。

    唐藝昕飾演的劉紅艷忍了又忍,眼淚猝不及防地掉了下來。

    但她轉過頭把眼淚往臉上一抹,淚珠不見了,迎上去的是帶著怒火的眼睛。

    這場戲證明唐藝昕其實是表演爆發力極強的演員,從倪家出走那場戲也是走得斬釘截鐵,不帶一絲猶豫。能讓觀眾共情的表演才是好的表演,這一次唐藝昕做到了。

    第六名、王鷗(飾倪偉貞)

    王鷗飾演的三妹倪偉貞是一個極矛盾的人物,王鷗也演出了人物的矛盾感。

    一方面,她排行老幺,曾是光鮮體面的電視劇制片人,未婚未育,好像是最無憂無慮的那個。

    另一方面,她其實又承受著都市大齡女青年的巨大壓力。

    原著中有這么一句話,來描述倪偉貞:“家里有一套小房,給老三偉貞了,她是老姑娘,快四十了還未嫁。“

    “老姑娘”,是原著作者貼在倪偉貞身上的標簽,也是這個社會貼在她身上的標簽。

    有觀眾認為王鷗沒演出角色的灑脫隨性,認為這個角色應該更天真浪漫才對。

    我反倒認為王鷗演得很精準。

    這個角色只是表面瀟灑。

    事業上,她曾是《思考者》節目的制片人,但聽名字就知道這個節目長不了,在這個沒人想要思考的時代,這個老牌節目從黃金檔挪到下午檔,最后被取消,她不愿斥候了索性辭職,換成你怎么瀟灑?

    感情上,她曾交往一個老男人,但老男人出國結婚把她拋棄,回國后重新追求她她的內心已無波瀾,和小狼狗姐弟戀未婚先孕,小男友一番不負責任地發言又把她送到冰窟里。

    這是個成熟復雜的都市女性,絕不是浪漫天真,聽到小男友拒絕她生孩子那場戲,倪偉貞最后語氣鏗鏘地表示要把孩子生下來,就好像早就料到了對方的反應。

    王鷗對人物的演繹充滿現實感,又仿佛一座孤島,完全符合原著,倪偉貞這條線也是全劇主題探討最有亮點的,電視臺內容與流量的博弈、都市女性生育觀、懷孕成本、養兒防老的責任,都有看頭。

    只是故事重心更多放在了婆媳矛盾姑嫂互懟上,倪偉貞這條線最有看點的部分都點到為止,觀眾看到這部分好像在看一出姐弟戀偶像劇,也沖淡了王鷗的表演。

    但不代表王鷗演得不好。

    第五名、劉奕君(飾倪偉強)

    從《熟年》一開播就可以肯定,劉奕君扮演的倪偉強,絕對是全劇最不討喜的角色。

    現在看我還是估計少了,這應該是劉奕君演繹過所有的角色,包括所有反派角色中,人設最不討好的一個。

    正如劇中所說,感情破裂可以理解,但是你不能一大把年紀了還這么任性。

    不給親人留一點余地,撇下家人,騎上摩托就走。

    中年叛逆也不是沒見過,像這么不管親人死活的觀眾應該是第一次見。

    劉奕君自己在采訪中解讀自己的角色,說生病的倪偉強是想通過“叛逆”讓自己活得輕松一點,這算是劇透了倪偉強暴走的起因:他確實是病了,這里的病,說的應該不是抑郁癥。

    他還說因為太沉浸式融入“倪偉強”,所以在劇集殺青后,就離開了劇組,想要離開這個角色,一分鐘都別再想起。

    說白了,就是劉奕君自己都受不了中年任性的倪偉強。

    有觀眾說劉奕君演技用力過猛。

    但看過原著的觀眾就能理解劉奕君為什么這么演,因為倪偉強就不是一個正常的人物,當然也不能按正常來演。

    他已經一刻也忍受不了現在的生活,恨不得立馬遠走高飛——老婆,離,兒子,愛咋地咋地,老媽,送養老院。這么極端的人物,演法怎么能不用猛火。

    事實就是劉奕君把躁抑癥患者的狀態演的相當逼真,尤其是開場春梅找到他后勸他回屋睡的戲,那種狂暴感真是演絕了。

    倪偉強是標準的逃避型人格,受不了就 “叛逆出走”,放下工作、拋家棄子,但逃避不代表他不會痛苦。

    劉奕君演出了人物充滿疲憊和絕望的情緒,那場送老媽去養老院前,和老媽擁抱又遠遠下跪磕頭的戲,哪怕沒有一句臺詞,也能夠從劉奕君那狼狽又憔悴的狀態中,感受到他的痛苦和崩潰。

    也只有劉奕君這樣的演技派來演,角色才不會只是停留在渣這個層面,尤其是和春梅離婚那場戲,他眼神中先是流露出一絲不忍,接著是不好意思,最后,又仿佛帶著咽下巨大無奈的隱忍。

    倪偉強明知道自己這么做是一把刀扎進親人的心里,還是必須這么做,因為在他自己看來,自己已經沒有回頭路。

    這個角色的所作所為和懸疑片男主沒有分別,但劉奕君的表演,能讓觀眾盡可能理解人物,理解一個別人眼中的成功中年男人的中年暴走。

    所謂好的表演,就是把所有人物的「不合理」,演到「合理」。

    劉奕君這次實際上演了一個家庭劇中的反派,但這個“反派”的魅力,并不在于他有多壞,而是他“壞”的背后,有著什么樣的故事,讓人物更具體。

    第四名、郝蕾(飾張春梅)

    把郝蕾排第四絕不是她演得不好,正好相反,張春梅這個角色,對于郝蕾絕對是一次突破。

    從當年的文藝片女主,到宮廷古裝劇、年代劇,郝蕾很長的時間演的都不是平凡的角色。

    而這次她演得是完完全全的“普通人”。

    春梅這個角色干的事情和過往的國產家庭倫理劇苦情女主無異,扛起一大家人,還要主動贍養已無任何贍養義務的前婆婆。

    但這又絕不是簡單的苦情女主。

    郝蕾的表演突出了角色的兩面。

    一是體面。二是隱忍。

    李春梅作為別人眼中的成功女性,作為雜志的常務副主編,她有擔當,顧大局,家里已經千瘡百孔依然待人行禮如儀,內心火急火燎,依然氣定神閑,讓外人聽不出一絲波瀾。

    這正是郝蕾對角色深刻的理解,春梅能給家庭帶來穩定,安全,體面的表象。因為真正的女強人是不會讓外人看笑話的。

    但角色還有另一面,就是隱忍。

    郝蕾把《熟年》里的張春梅比作“彈簧”。

    前半程的時候,她包容著所有人的缺點和脾氣,一個字,就是忍。

    老公莫名其妙玩消失,找到了就要離婚,忍。

    單位空降一個新媒體主編,拿到了本應該屬于自己的主編位置,忍。

    兒子說要退學搞音樂,全然不懂她的苦心,忍。

    哪怕在飯桌上坦陳自己就要和倪偉強離婚,她依然表現的大氣又得體。

    但這個人物內心是崩潰的。

    所謂隱忍,其實就是偽裝。

    她自以為安排好了一切,換來的卻是丈夫和孩子對她過度控制的不滿。

    她堅守雜志內容的尊嚴,得到的卻是流量時代對內容的拋棄。

    這樣的角色如果要爆發,普通演員要么一上來就痛哭流涕,要么直接崩潰。

    但郝蕾不是普通演員。

    就說兩場我心中最好的吃戲。

    一場是張春梅終于和倪偉強離了婚。

    她從包里拿出煎餅遞給倪偉強,自己也開始大口吃,心事重重的倪偉強,帶著心虛和愧疚坐在了張春梅的身邊。

    這場戲里,張春梅一邊吃,一邊回憶起兩人結婚的過往,郝蕾拿著比臉還大的煎餅,一口又一口,把嘴里塞得滿滿的。看上去滿面輕松,其實是用吃掩蓋了即將奪眶而出的眼淚。

    觀眾看郝蕾吃的真香,就像胸口憋了一塊大石頭。

    真正的崩潰都是無聲的。

    另一場吃戲,是倪老太太半夜給李春梅做她愛吃的宵夜。

    郝蕾在表演中,毫不在意地把剛剛喂過老太太的勺子,又放進自己嘴里。

    之前很多觀眾會好奇為什么春梅堅持要贍養和自己已無任何法律關系的倪老太太,這個動作解釋了一切:

    只有在最愛的親人面前,像春梅這樣的體面人才會放下任何戒備,別人嫌棄的,她不會嫌棄,因為她早已把倪老太太當成了親生母親對待。

    最復雜深厚的情感,其實只需要最生活化最自然的一個動作。

    郝蕾把春梅這個角色,演得太好了。

    第三名、曹翠芬(飾倪老太太)

    都是演老太太,曹翠芬應該是第一位在國劇中,每一次都將老太太這個人物形象演出人味,戲味的演員。

    雖然老太太演得多,但曹翠芬每次演的老太太都不同。

    《知否》中的盛家老太,那是一言九鼎、計謀過人的厲害人物,整部劇中最有謀略膽氣的就是她。

    但這次的倪老太太,卻像個返老還童的老小孩,尤其是確診阿茲海默癥后,時不時搞不清狀況,把老大看作老二,把老三的年紀記成二十出頭。

    曹翠芬首先賦予角色的,是可愛。那么傲嬌的小老太太,樣子雖然已經衰老,但眼神卻是全劇所有角色中,最清澈的。

    其次是迷糊中透出的清醒。

    雖然人得了病,但面對上門忽悠她的二唬,老太太可真是一點都不上當,一字一句守住自己的房子,那是明白得很。

    面對突如其來的春梅和老二的婚變,她對兒子又愛又恨,又捶又打。

    但首先想到的,卻是僅僅握住春梅的手說這個家不能散。

    最好的一場戲,是倪家老大來養老院想要接她回去,老太太卻堅持住在這里,還一字一句地對老二說:我不成為你們的負擔,就是最大的貢獻。

    那么令人心痛的話,曹翠芬卻說得那么自在,那么坦蕩,過去從沒有一個老演員會想到一場苦情戲可以這么演,但曹翠芬卻輕易做到了。

    她不僅完美詮釋了什么叫中國式母愛,還用一場場戲告訴觀眾,國劇中的老太太,還有苦情戲、撒潑戲之外的另一種演法。

    第二名、宋丹丹(飾吳二琥)

    不同世代的觀眾,對于吳二琥這個角色會有不同態度。

    許多年輕觀眾,看到這個角色就有氣。

    但大多數上了年紀的觀眾,都覺得這就是那種一心為了自己小家努力的人,市井、摳搜、貪錢又自私,但卻挺可愛。

    這是因為宋丹丹把吳二琥身上普通小市民的煙火氣徹底演出來了,雖然每集都快被角色氣到背過去,但彈幕里卻在說,“都十五分鐘沒看見二琥了,想她。”

    宋丹丹的表演好就好在極度自然,那眼神那姿態,都讓你覺得生活中你媽都是這個樣。

    這個人物整個心思圍著自己的小家轉,從不考慮倪家其他人。

    不僅如此,她還算計著老太太的房子,連春梅請保姆的錢都想掙,掙了又不好好照顧老人,讓人看的氣不打一處來。

    但這么讓人討厭的角色又這么深入人心,就更說明宋丹丹的演技了得。

    一個性格強勢的長媳長嫂,嫁了個善良窩囊的大家庭長子,生了一個比他老爹更窩囊的軟蛋兒子,一輩子拮據的生活讓她養成了勢利自私又算計的個性,在她的努力下,角色的經典事跡包括:

    非要坐小鋼镚去郊外看期房,紅梅顛流產了;.照顧老太太,把人照顧進醫院;小夫妻感情有問題,她直接去媳婦公司鬧,影響了兒媳升遷;說是紅梅懷孕就給買新房,還心急火燎的要寡母親家出錢,可一看到兒媳婦流產,她非但沒有一丁點同情,反而立馬一起流產了買房計劃,還嫌棄兒媳不旺夫。

    角色的市儈都被宋丹丹演得如行云流水,吳二琥整天絮絮叨叨,一整天嘴就沒停過,說話不僅僅密度高,嗓門大,歪理還多,錯的都是別人,自己永遠沒錯。

    摳搜到買了兩個蘋果給老太太,自己吃了一個,走的時候還要順點水果回去。

    這些生活化的細節,從眼神到手里的動作,都將吳二琥的市儈拿捏得死死的。

    但就是這么沒心沒肺的角色,又時常讓觀眾感動。

    最新集里她被春梅懟了一通,回來得知丈夫倪偉民在送外賣,而且為了能夠趕回來看望倪老太太,在路上出了車禍被摔出去,平時嘴上不饒人的吳二琥少見地眼圈泛紅,心疼起丈夫。

    宋丹丹層層遞進的哭戲,把角色積壓多年的情緒都釋放了出來。

    這哭戲里情感復雜,有對自己做事不靠譜的悔恨,有被春梅數落的羞恥,也有對當下境遇的不甘。

    觀眾雖然知道人物是自作自受,依然忍不住掉淚,因為演員演出了生活。

    我們都是不完美的,所以我們都能理解她的市儈與自私。

    二琥的所作所為,代表的是一大群普通人,她們可能是你媽,你婆婆,也可能是你的朋友,你的親戚,甚至是你自己。

    宋丹丹把二琥這個人物演成了生活本身。鬧騰、叨叨叨個沒完,事兒多,所有小市民的缺點她都沾了。

    但觀眾尤其是老一輩觀眾沒法討厭她,因為討厭她就是討厭自己。

    第一名,張國強(飾倪偉民)

    53歲的張國強和62歲的宋丹丹出演老夫妻,原本應該會讓人感到違和,但演員的好演技把角色演順了。

    倪家這個大家庭里,就屬倪偉民性格最溫順,日子也最清苦。

    這是個本本分分的小人物,為了給小兩口騰地,和二唬把大床讓出來,睡的是上下鋪。

    這個角色看起來簡單,像是二唬的影子,但故事越發展,角色越是有意思,后勁十足。

    過去張國強飾演的都是《士兵突擊》以及《我的團長我的團》這樣的硬漢角色。

    但這次一出場他演的就是大腹便便,連吃飯衣服都是兄弟送的落魄大哥。

    前半段張國強的表演特別松弛,像是和宋丹丹組了個相聲搭子。

    剛想說發表點家庭意見,宋丹丹一個眼神他就跟鵪鶉似的不敢動了。

    宋丹丹威脅兒子說你敢追老婆我就跳樓,張國強立馬說:一樓你跳啥玩意。

    但角色隨和幽默背后,其實藏著氣性。

    倪偉強自作主張送母親去養老院,他和對方大吵,吵著吵著發現跟弟弟已經不在一個頻道上。

    他辦了內退,本想好好照顧老媽,可面對生活有心無力,使不上勁兒。

    兒媳婦要買房,他本想重操舊業繼續做大廚,但老兄弟不要,他利落走出門,猛然這個抬頭,情緒都寫在眼神里,不用多做解釋,那種壓抑、苦悶、無可奈何的委屈,就一下子溢出了屏幕。

    吳二琥干的事情被拆穿,他沒有責怪媳婦,而是流著眼淚怨自己不爭氣,沒本事賺大錢。

    又扶著自己受傷的腰說,自己被摔出去的時候,第一個念頭就是自己千萬別殘疾了。不然自己的老婆還得照顧自己。

    這一刻,張國強眼里含著淚水,是演戲卻又像真情流露,幾個表情,幾段臺詞,就把中年人的生活壓力給演得淋漓盡致。

    這是個好人,可往往越好的人,生活越艱難,這也是現實社會中的真相。

    張國強的角色表面不顯山不露水,似乎不如宋丹丹的戲出彩,其實就像頂級高手過招,比拼的都是內力。

    張國強塑造的倪偉民可以說是中國千千萬萬個父親的代表,上有老,下有小,面對的都是柴米油鹽,雞毛蒜皮。

    解決不了問題,也只能硬著頭皮,負重前行。

    寫在最后

    這些出色的好演員,就這么描繪了一幅中年的眾生像,沒有想象中無窮無盡的飆戲名場面,但好演員總能用點到為止的表演,演出生活真實的悲喜。

    伊北的故事既鋒利、又以小見大,故事里盛著最經典的中國式當代家庭,賦予故事神髓的,是一群老戲骨。

    有紅花有綠葉,有老戲骨有好配角,這部戲才能被演繹得如此生動,才能有直擊人心的力量。

    《熟年》就像自自然然扯掉了成年人世界的遮羞布,浮世繪般地鋪陳著各種熟年困境。

    成年人的生活,沒有容易二字。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而我們每個人的中年,都終將到來。

    一部好戲未必是給每個觀眾提供答案,但卻能引發回響。

    對于好的表演,郝蕾曾說,你永遠在演的是一個“人”,而不是所謂的“戲”。

    這群好演員是真的演出了傳統家庭的溫情與悲喜,生活的真實就是劇中這樣,常常會悲喜交織,易燃易爆炸是真的,崩潰是真的,感動也是真的。

    最好的演技,“炸裂”不在高能瞬間,而在靜水流深的生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