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李德尚玉 實習生陳斯達北京報道55月29日,生態環境部舉行5月例行新聞發布會,同時發布了《2022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和《2022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會上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主任王菊英介紹,“我們對1359個國家海洋水質監測點位開展了監測,結果顯示,2022年我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穩中趨好。”
(資料圖片)
但王菊英還表示,局部近岸海域污染依然存在,渤海入海河流監測斷面水質狀況為輕度污染,遼東灣、渤海灣、萊州灣、長江口、杭州灣、珠江口等近岸海域還存在劣四類水質;遼東灣、長江口、杭州灣和珠江口等近岸海域還存在重度富營養狀態的情況。此外,去年入海河流斷面總氮平均濃度同比上升8.9%,也不容忽視。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也注意到,據《2022年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直排海污染源超標排放現象依然存在,457個直排海污染源污水排放量為750199萬噸。
生態環境監測司副司長蔣火華也發布會上表示,總體來看,我國生態環境質量由量變到質變的拐點尚未出現,生態環境保護任務依然艱巨,還遠沒到喘口氣、歇歇腳、松松勁的時候,必須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把環境質量改善的勢頭鞏固住。
“海洋生態環境監測是海洋生態環境治理體系的重要基礎,也是服務公眾親海臨海需求的重要保障?!蓖蹙沼⒈硎尽?/p>
王菊英介紹,2022年,近岸海域海水水質總體保持改善趨勢,優良(一、二類)水質面積比例為81.9%,同比上升0.6個百分點,劣四類水質面積比例為8.9%,同比下降0.7個百分點;管轄海域海水水質總體穩定,夏季符合一類標準的海域面積占比97.4%;綜合治理攻堅戰三大重點海域(渤海、長江口-杭州灣、珠江口臨近海域)總體年均優良水質面積比例為63.0%,同比上升0.5個百分點。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據《2022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與2021年相比,天津、江蘇、上海、浙江和廣西近岸海域海水優良水質面積比例有所上升,福建、廣東和海南基本持平,遼寧、河北和山東有所下降;河北、天津、上海、浙江和廣西近岸海域海水劣四類水質面積比例有所下降,江蘇、福建、廣東和海南基本持平,遼寧和山東有所上升。
王菊英表示,2022年在海洋生態環境監測領域,生態環境部主要做了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提升能力。“天空地?!币惑w化海洋環境監測裝備保障能力不斷強化。生態環境部門已在全國建成70余套海水水質自動監測系統。2022年,“中國環監浙001”、“中國環監蘇001”兩艘海洋監測船先后入列,與原有“中國環監001”、“中國環監冀055”組成專業化海上作業船隊,生態環境系統海上監測作業能力再次提升。
二是拓展范圍。生態環境部主要在三方面進行了拓展:拓展了海洋自然保護地和濱海濕地監測范圍,不斷夯實典型海洋生態系統健康狀況監測;拓展了海洋垃圾和海洋放射性監測范圍;拓展了海洋碳監測試點范圍,補充完善海洋碳監測數據。
三是嚴格質控。進一步加強國家海洋生態環境監測網質量管理,嚴格實驗室能力考核,實施全過程質量管理,確保監測數據真實、可靠、準確。
去年海洋生態環境狀況穩中趨好,但仍需直視對應污染問題。
王菊英表示,局部近岸海域污染依然存在,渤海入海河流監測斷面水質狀況為輕度污染,遼東灣、渤海灣、萊州灣、長江口、杭州灣、珠江口等近岸海域還存在劣四類水質;遼東灣、長江口、杭州灣和珠江口等近岸海域還存在重度富營養狀態的情況。入海河流總氮污染問題也不容忽視,2022年入海河流斷面總氮平均濃度為3.92毫克/升,同比上升8.9%,230個入海河流斷面中,76個斷面總氮年均濃度高于平均濃度。
另外,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也注意到,據《2022年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直排海污染源超標排放現象依然存在。457個直排海污染源污水排放量為750199萬噸。開展監測的各項指標中,個別點位總磷、五日生化需氧量、糞大腸菌群、氟化物、懸浮物、化學需氧量和總氮超標。
據《2022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生態環境部將繼續會同相關部門和沿海地區,堅持陸海統籌、部門協同、上下聯動,深入打好重點海域綜合治理攻堅戰,推動近岸海域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一是強化重點海域攻堅,指導環渤海地區、長江口—杭州灣、珠江口鄰近海域實施陸海污染防治、生態保護修復、環境風險防范等重點任務,扎實做好重點海域入海河流總氮等污染治理與管控。
二是推進美麗海灣建設,提出清晰明確的建設要求,設置簡潔易懂的建設指標,讓人民群眾能夠形象理解、切身感受美麗海灣的環境之優、生態之美、治理之效,40 個海灣已經制定實施具體建設方案,正在加快建設“水清灘凈、魚翔集、人海和諧”的美麗海灣。
“監測結果顯示,美麗海灣建設對于我國近岸海域水質的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王菊英在發布會上表示,2022年,283個海灣中,優良水質面積比例超過85%的海灣為144個,其中優良水質面積比例達到100%的海灣為111個。與2021年相比,90個海灣優良水質面積比例有所提升。
三是加強海洋環境監管,加大海水養殖生態環境監視監管力度,編制入海排污口監管制度文件和配套標準,扎實推進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把好污染入海的關鍵“閘口”。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