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為有所好而強,也因為有所好而弱。
——坤鵬論
今天是周五,分享的部分恰好是一段過場,坤鵬論和大家也可以借機輕松一下。
(資料圖)
不過,這段也有它的看點,也就是,它讓我們看到了在其他對話錄中總是風輕云淡,總是讓別人著急上火的蘇格拉底,這次和普羅泰戈拉杠上了,甚至是使小性、耍小脾氣,兩個堪稱希臘最有智慧的人居然吵起來了……
一、前情回顧
在《讀<普羅泰戈拉篇>德性是否可教?(十九)》中,坤鵬論主要分享以下內容:
蘇格拉底:它們是德性的組成部分,還是德性的不同名稱?(四)
蘇格拉底接連論證出:正義與虔敬幾乎是同一個東西;節制與智慧是一回事。
可以想象,普羅泰戈拉此時的心情是如何地越來越不爽。
但是,蘇格拉底并沒有就此打住,而是表示,還要深入地研究一下其余的東西,不能半途而廢。
接著,他提出問題:實施不正義行為的人,就他所做的不正義的事情而言,算得上有節制嗎?
答案其實不言而喻,干不義的事,本質也是在做事,只要做事,就有節制一說。
做事有節制,意味著善于思考;
善于思考,就表示做事前會考慮周全,做出良好的計劃,有節制地干壞事也一樣;
如果某人有節制地做不正義的事,那么他很大概率下會將該事做得漂亮;
事情做得漂亮,也就意味著事情做得好;
那么,能不能下結論說,好的事情就是對世人有益的事情?
普羅泰戈拉表示,這可不能一概而論,即使對世人沒有益處的事情,我也會稱其為好。
蘇格拉底不解地反問,難道你能節制地稱某種對誰都沒有用的事情是好事情或有益的事情嗎?
到這時候,普羅泰戈拉已經有些忍無可忍了,他把之前與蘇格拉底的約定——盡量簡潔地論證,丟在了一旁,再次以長篇大論進行反擊,中心思想就是:
好東西是各種各樣的,有各種不同的好處。
因為除了人,還有別的動植物,或者說,除了人這個類,還有別的類。
對每個類來說,同樣的事物可能對這一類是好的,對另一類就是壞的。
甚至,就算是同一類,一樣的東西,可能對這部分是好的,對另一部分是壞的。
對于人來說也是如此,就像橄欖油,對人體外部是好的,對人體內部可能就有壞處。
所以,好東西要分類,不能一概而論地將事物劃分為好與壞,要看該事物對于誰。
于是,不好的東西實際上消失了,沒有不好的東西。
因為對人來說不好的東西,或許對馬或牛或狗就是好東西。
這個論點顯得有理有據——狗食對狗是好東西,對人顯然不是好東西。
而這就是智者派的理念核心——相對主義,也是他們能夠在辯論中永立不敗之地的法寶。
總而言之,在普羅泰戈拉認為,價值觀因人而已,世上并不存在可以共通于所有人(包括動植物等所有類)的好(絕對真理、價值)。
這種相對主義的思想,也是當今普遍的思維方式,它能夠使得那些自命不凡、獨斷專行的意見為人所警惕,給社會帶來更多寬容。
然而,與此同時,因為人們對于真善美的思考彼此不同,“只要不讓他人感覺到困擾便百無禁忌”這樣的想法也頗有受眾。
也正是依靠著通用于所有人的真理或正義是不存在的相對主義思想,蘇格拉底、柏拉圖所在時代的詭辯家得以在雅典的民主政治舞臺中如魚得水,他們掌握了并傳授著演講的方法——哪怕是出于私利的政策也可以包裝得讓人難以察覺,從而使得擅長詭辯玩弄話術者廣泛得勢。
二、它們是德性的組成部分,還是德性的不同名稱?(五)
普羅泰戈拉的這番話令在場的人大聲喝彩,報以熱烈的掌聲,似乎他講得好。
顯而易見,從蘇格拉底復述中用“似乎”這個詞,就說明他和其他人對于普羅泰戈拉的話持著不同意見,而且隱隱包含著挺大的不滿情緒,這不,他馬上就反唇相譏了。
然后,我說:“對不起,普羅泰戈拉呀,我恰恰屬于記性不好的那類人,有點健忘,要是有人對我說得老長,我就記不住這番話是關于什么的,理不清論證的線索,就好比倘若我恰好耳朵有點兒不好使,你就會認為,一旦你要同我討論什么,就需要把嗓門提得比別人更高。這會兒也是這樣,既然你恰好遇到個記性不好的,要是我得跟上你的話,請替我把回答截短,搞得更簡短些。”
劉小楓在注釋中指出,蘇格拉底在抱怨普羅泰戈拉的同時,又與普羅泰戈拉套近乎。相反,普羅泰戈拉接下來斷然拒絕了蘇格拉底。接下來他指責蘇格拉底對自己發指示、提要求,簡直就是對他行不義,對白差不多就是在吵架。
“你怎么要求我回答得簡短呢?難道我對你的回答得比必須的更短?”他說。
普羅泰戈拉表示,你的意思是讓我說得比這個主題所要求的還要簡短?
“不是那個意思。”我說。
“而是必須的、恰到好處的那么短?”他說。
“就是。”我說。
“那么,我該回答你的這個‘必須回答那么多’究竟是我覺得的那么多,還是你覺得的那么多啊?”
也就是說,到底是我認為的恰到好處,還是你認為的恰到好處?
“其實,我曾聽說,”我說,“你擁有兩方面的才能,自己能言善辯,也能教別人能言善辯,你可以隨心所欲,或是發表宏篇巨制而不感到舌敝唇焦,或是短到無人能責備你過分簡法。如果你要和我談話,請使用第二種方式,盡可簡短。”
“坦率地說,蘇格拉底,”他說道,“迄今為止我已經和好些人唇槍舌戰過,倘若我照你的吩咐去做,采用我的對手要求我必須如何討論的那樣來討論,我就無法證明我比別人強了,普羅泰戈拉這個名字也就不會在希臘盡人皆知,名滿天下了。”
我看出他對剛才的回答并不滿意,不想繼續承認回答問題的角色,不過,對我來說,這不關我的事,我并不在乎討論要進行多久,于是我說:
“其實吧,普羅泰戈拉,我不是非要我們這樣在一起以這種你不情愿的方式繼續我們的談話。”
“只不過,要是你愿意以我能夠跟得上的方式來討論,我當然會和你討論。”
“畢竟,你本來就既能長篇大論,又能言簡意賅地搞聚談,其他人這樣說,你自己也這樣說,因為你是一位天才。”
“你有智慧,可是實在沒有能力跟得上這些長篇演講,盡管我希望自己能把握。”
“不過,既然你這兩方面都行,能長能短,就你必須遷就我吧,這樣我們可以在一起討論。”
“但是,既然現在你不愿意,而我也還有別的事要做,沒什么空閑呆在這里聽你長篇大論,所以我要走了。”
“我真的要走了。”
“如果你能講得簡短些,我倒是樂意聽完這場討論。”
本文由“坤鵬論”原創,未經同意謝絕轉載
請您關注本頭條號,坤鵬論自2015年底成立至今,創始人為封立鵬、滕大鵬,是包括今日頭條、雪球、搜狐、網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網站或自媒體平臺的特約專家或特約專欄作者,目前已累計發表原創文章與問答6000余篇,文章傳播被轉載量超過800余萬次,文章總閱讀量近20億。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