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社會 > 正文

    讓居民紛紛豎起大拇指!這位普陀人贏得居民信任

    他是大朋友們心中做事靠譜踏實的“大塊頭”書記;是小朋友們心中溫柔謙笑的“潘潘”;是老朋友們心中關愛老人的“好鄰居”,他就是正紅里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潘翔。在這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就已經“俘獲”了居民們的信任。他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呢?今天就和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正紅里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潘翔


    【資料圖】

    3天解決困擾20年難題

    昌化路994弄是典型的“老破小”小區,小區的管道自使用起至今便沒有更換過,老化問題接連引起居民家中漏水、地下室積水等多個問題。

    最近,污水又一次上泛,但這次不管物業的維修師傅如何疏通都起不到任何效果,這不僅讓小區環境受到影響,還使小區2樓及以上的居民均無法正常使用衛生間,為居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困惱。

    潘翔得知此事后立即聯合物業經理葛斌,分別帶領居委班子成員和物業維修師傅就連接4個糞池的主管道進行細致的排查,終于在“隱藏”在小區花壇底下的總管道處找到了原因。原來由于總管道老化、管壁脆弱不堪,出現坍塌現象,這才導致了整個小區大面積無法緩解的管道堵塞現象。

    移開綠植

    由于為廁所管道鄰近小區圍墻處,且橫向排放,僅挖開綠化并不能看到總管道的“真面目”,還需要砸開圍墻才能完整顯現總管道,從而完成管道更換。而與正紅里一墻之隔的便是傣家村工地,之前在更換地下污水管道協調停車位時,潘翔便與傣家村的負責人結下了友誼。待潘翔向他解釋了此次需要砸墻的原因后,他積極配合,工程順利進行。

    潘翔正在松土

    整個維修工程潘翔都親力親為,僅用了3天時間,便完成了廁所管道的更換,長時間的廁所堵塞和污水上泛問題得到了徹底的解決,居民們的眉頭也一一舒展開來。

    1招解決15年“心結”

    張阿婆是正紅里居民區的孤寡老人,最近總是滿面春風。原來是困擾她15年的樓上住戶漏水問題終于解決了。

    原本,張阿婆家樓上的管道常年持續不斷地漏水,為了維持正常生活,她不得不將塑料桶放在漏水處接住樓上漏下來的污水,時間長了周邊墻壁還長滿了青苔,管道上全是銹跡。

    房屋漏水處

    也許你要問,為什么不直接和樓上的居民說清楚?住在張阿婆樓上的李女士(化名)一家共5口人,均在60歲以上,且都是低保人員,李女士的母親是大病患者,每月都需要到醫院輸血2次,與李女士的丈夫均癱瘓在床,無法行動。對于李女士的家庭情況來說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隨著漏水問題時間的增長、張阿婆和物業上門次數的增多,張阿婆與李女士雙方的矛盾也越來越激烈,張阿婆一氣之下便向普陀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但李女士并不是業主,而且針對李女士一家低保戶的實際情況,盡管張阿婆贏了官司,也解決不了實際問題。

    今年年初,張阿婆的民事起訴立案后,普陀區人民法院的吳法官找到了潘翔,向他說清了情況后,潘翔做了一個大膽的決策——邀請吳法官到社區中來,以協調為主,共商解決方案。吳法官也非常認同這種把法庭“開”到居委會的模式,可以以最簡易的方式、最短的時間,解決掉居民間的糾紛。

    把法庭“開”到居委會

    為了可以盡快推動案件進程、結案時間,潘翔便帶領居委班子成員主動跨前一步,為兩家剖利弊、聊難點,并及時將新的情況與吳法官進行溝通、解決。最終,兩位被潘翔的堅持和關懷打動了,雙方在居委會、物業、法院工作人員的共同見證下達成和解,并簽署了協議書,管道維修工程也被提上了日程。考慮到工程一旦啟動,李女士家便無法正常使用衛生間,潘翔自掏腰包為李女士一家在周邊定下了酒店,以便李女士一家正常生活。隨著二施工隊的順利進場,這場15年的“心結”終于落下了帷幕。

    普陀區融媒體中心長壽分中心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