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社會 > 正文

    最高法答21記者:尊重國際營商環境,依法公正審理涉外知識產權案件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李莎 北京報道4月26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中國打擊侵權假冒工作年度報告(2022)》(后簡稱《報告》)有關情況。

    《報告》指出,保護知識產權、打擊侵權假冒需要世界各國共同面對、緊密合作。中國政府將全面履行國際義務和各項承諾,繼續嚴厲打擊侵權假冒違法犯罪,努力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同時,與世界各國加強交流、團結協作,共同探索保護知識產權、打擊侵權假冒、優化營商環境之路。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4月20日發布的《中國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現狀(2022年)》提到,深入推進國際知識產權訴訟優選地建設。


    (相關資料圖)

    那么,人民法院如何加強涉外知識產權審判,積極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的營商環境?

    發布會上,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庭庭長林廣海在回應南方財經 ?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提問時表示,人民法院堅持能動司法,遵守世貿組織規則,尊重國際營商環境,服務保障高水平對外開放,積極營造開放、公平、公正、非歧視的科技發展環境和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林廣海從四方面介紹了人民法院在涉外產權審判,營造良好國際營商環境方面的工作。

    一是平等保護中外權利人的合法權益。依法公正審理涉外知識產權案件,妥善處理與國際貿易有關的重大知識產權糾紛,對內外資企業、中外權利人一視同仁、平等保護。2022年全國法院審結涉外知識產權一審案件約9000件,效果良好。

    二是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2022年人民法院不斷完善競爭領域法律適用規則,加強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司法,維護市場競爭法治秩序。最高人民法院出臺反不正當競爭司法解釋,研究起草新的反壟斷民事司法解釋,并已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發布不正當競爭和反壟斷典型案例各10件,這些典型案例發揮著規制市場競爭的“紅綠燈”作用。

    三是依法懲治侵犯知識產權犯罪。2022年人民法院審結第一審知識產權刑事案件5000多件,依法懲處涉及侵犯中外權利人商標權、著作權、商業秘密等知識產權犯罪,有力維護了社會公共利益,依法保護了中外權利人合法權益,進一步彰顯中國保護知識產權的決心,對營造良好營商環境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四是深化國際司法交流合作。人民法院積極參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框架下的全球知識產權治理,深化知識產權領域多邊、雙邊司法合作,促進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經驗交流。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參與撰寫由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編寫并出版的《專利案件管理國際指引》,有力促進國際社會更多知識、司法方案等傳播交流。近年來,上海、福建、海南三地法院先后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仲裁與調解中心建立合作關系,為快速解決知識產權爭議提供便利。

    4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張軍在北京會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總干事,并簽署諒解備忘錄。雙方將在信息交流、人才培養、替代性爭議解決等方面進一步深化交流與合作。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