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大麻會讓人有一種“饑餓感”。它不僅會讓人們想吃得更多,還會讓他們渴望美味、高熱量的食物。
【資料圖】
現在,科學家發現,秀麗隱桿線蟲對大麻素的反應與人類完全相同。相關研究近日發表于《當代生物學》。
科學家已經發現大麻素通過與大腦、神經系統和身體其他部位的大麻素受體結合而起作用。這些受體通常會對體內自然存在的相關分子做出反應,這些分子被稱為內源性大麻素。內源性大麻素系統在進食、焦慮、學習和記憶、繁殖、新陳代謝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在分子水平上,線蟲的大麻素系統看起來很像人和其他動物的大麻素系統。這就提出了一個問題,即大麻素所謂的享樂喂養效應是否也會在物種之間保持保守。
新研究首次表明,線蟲對內源性大麻素的反應是吃得更多。它們也會吃更多自己喜歡的食物。研究人員發現,內源性大麻素的這些作用取決于線蟲大麻素受體的存在。
“5億多年前,線蟲從進化為哺乳動物的動物譜系中分化出來。”論文作者、美國俄勒岡大學尤金分校的Shawn Lockery說,“大麻素使線蟲在面對喜歡的食物時感到更餓,對不喜歡的食物則不那么餓。在如此長的進化時間里,大麻素對食欲的影響得以保留,這很了不起。”
Lockery表示,這項研究的靈感來自2015年,當時大麻剛剛在俄勒岡州合法化。當時,他在俄勒岡大學的實驗室參與評估線蟲的食物偏好,決定看看把它們浸泡在大麻素中是否會改變其現有的食物偏好。這篇論文則是多年后續研究的結果。
在進一步研究中,課題組用人類大麻素受體替換了線蟲的大麻素受體,結果發現線蟲對大麻素的反應保持正常。這一發現強調了大麻素對線蟲和人類影響的共通性。此外,大麻素的作用還取決于在食物檢測中發揮作用的神經元。
“我們發現,大麻素極大地改變了線蟲一種主要的食物探測嗅覺神經元的敏感性。”Lockery說,“接觸大麻素后,它對喜歡的食物氣味更敏感,對不喜歡的食物氣味不敏感。這種效應有助于解釋線蟲對食物的消耗變化,這也讓人想起大麻是如何讓人們覺得美味食物更美味的。”
在線蟲身上的發現不僅有趣,而且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Lockery表示,大麻素信號存在于人體的大多數組織中,它可能涉及多種疾病的病因和治療。人類大麻素受體基因在線蟲的食物選擇實驗中起作用,這為快速、廉價地篩選藥物奠定了基礎,這些藥物針對的是涉及大麻素信號和代謝的各種蛋白質,對人類健康具有深遠的影響。
不過,研究人員指出,一些問題仍懸而未決,包括大麻素如何改變線蟲嗅覺神經元的敏感性——這些神經元沒有大麻素受體。他們也很好奇致幻劑對線蟲的影響。研究人員表示,也許可以在人類和線蟲之間找到一系列新的相似之處,進而推動新藥研發。
圖片來源:Erin Stone/Pixabay
相關論文:
http://doi.org/10.1016/j.cub.2023.03.013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