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社會 > 正文

    北京大學研支團組織雄安支教地百名師生交流座談_世界球精選


    (資料圖)

    4月12日,北京大學研究生支教團組織河北雄安新區安新中學百名師生來到美麗的燕園,開展參訪交流活動。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北大研支團和明師計劃指導老師文東茅,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主任劉卉,校團委老師羅登科、徐國旺,安新團縣委書記張一冰,安新中學黨支部副書記石賀英與北大研支團5名志愿者攜手百名安新中學師生參加。北大研支團雄安分團團長龔晟源主持活動。

    會議伊始,劉卉從歷史傳統、教育資源、校園生活等多個方面對北京大學的基本情況進行了介紹。劉卉表示,希望此次交流會能為同學們開啟一扇走進高校、展望未來的窗戶,增進同學們對北京大學的了解;學校將持續為支教地師生的心理建設賦能,守護好學生的健康成長成才。劉卉對研支團志愿者們的辛勤付出表達感謝,希望研支團志愿者加強體育鍛煉,增強育人本領,引領學生向上向善向陽成長。

    羅登科表示,北大研支團向一線教育基層輸送優秀的青年教師志愿者,不僅是為了傳授知識和學習方法,更希望能夠引導同學們開拓視野,堅定理想信念。羅登科希望安新中學的同學們在此次活動中增進與研支團志愿者們的交流,在交談中收獲新的成長。

    張一冰表示,北大研支團與雄安支教地交流會的舉辦為今后北大與雄安的進一步聯系溝通奠定了堅實基礎。張一冰希望安新中學的同學們能夠珍惜寶貴的游學交流機會,在游覽燕園的過程中激發內心的驅動力,樹立遠大目標,立志勤學,用奮斗成就無悔人生。

    石賀英對北京大學、校團委、北大研支團5位志愿者一直以來對安新中學工作的大力支持和援助表示衷心感謝。石賀英對北京大學第二十四屆研究生支教團雄安分團的工作情況進行介紹。北大研支團志愿者們政治過硬、才思敏捷、精益求精、勤奮敬業、善于創新、充滿朝氣,扎根教學一線,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教學活動和第二課堂,從實踐中總結出了符合當地教學實際的“帶班級、開講座、做培優”三駕馬車教學體系,為安新中學教學事業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文東茅為同學們帶來以“走向北大”為主題的講座。文東茅從北大校徽的內涵、影響幸福感的因素、高中生活的重要性等角度講述,勉勵同學們珍視高中生活培養的內在品格,立志明德、奉獻自我,努力成為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4月12日下午,安中師生在志愿者的帶領下分組游覽校園。同學們首先抵達未名湖畔,參觀了博雅塔、花神廟、石舫、翻尾石魚等燕園文物。游覽過程中,同學們認真聆聽志愿者的講解,在湖畔的微風中感受北大厚重的文化底蘊。隨后,同學們在志愿者的帶領下依次參觀了校史館、西門、華表、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紀念碑、“三一八”遇難烈士紀念碑和魏士毅女士紀念碑。同學們在紀念碑前肅穆而立,表達了對烈士們的崇敬之情。

    游學活動的最后,徐國旺表示,雄安新區是國家戰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重要部分,北京大學與雄安實現支教對接,意義非凡。此次百名師生來交流共建,是北大與支教地互聯互動互通的一步,是進一步創新拓展支教育人工作新形式空間的舉措。一年時間不長,要做終身難忘有意義的事情,希望北大研支團志愿者努力提升自身本領,肩負起教書育人的重要使命,用心用情用智引領安新中學同學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為黨和國家的教育事業貢獻北大青年的智慧和力量。

    據介紹,本次游學參訪活動的順利舉行,為河北雄安安新中學學生提供了一個走進北大、了解北大、認識北大的平臺,引導同學們厚植愛國情感,感悟燕園文化,堅定“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的目標,在踏實刻苦的學習中不斷樹立遠大理想信念。在未來的支教過程中,北大研支團也會繼續發揚踏實肯干、守正創新的優良品質,在基層教育事業中貢獻青春力量,在身體力行中融入新時代的偉大征程,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通訊員:北京大學 山石 圖片來源學校官網)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