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這座城市的“夜行者”,當城市里大多數人進入夢鄉時,仍活躍在各自的崗位上。城市的夜晚正因為有他們,才能繼續迸發出活力。他們中,有人提供不一樣的餐飲服務,有人竭力帶給夜歸人溫暖,也有人用自己的方式平衡夜班工作和“倔強養生”。
今天是世界睡眠日,本報記者為您講述三位城市“夜行者”的故事。
?小酒館老板洪楨斌
(資料圖片)
經營一個夜晚朋友圈
洪楨斌邀請客人品嘗新菜。
18日晚上11時,明發商業廣場一家名為“不夜不見”的小酒館到了每天最繁忙的時段。洪楨斌站在一樓廚房門口盯著廚師手上的活計。
5年前,洪楨斌和幾位股東合作開了這家小酒館。“菜色主打閩南‘燒酒配’,從每天傍晚6點營業到隔日凌晨3點。”洪楨斌說,他是閩南人,一直從事餐飲行業。
創業是艱難的,主打“一天中的第四頓”的夜宵店,注定是要犧牲正常睡眠時間。“就像經營著一個夜晚的朋友圈。”洪楨斌說,他就像朋友圈的主人。說話間,兩名老顧客并肩走進來,坐下點完單后就像在自己家一樣起身從冰柜拿酒。“這就是我理解的‘酒文化’。”洪楨斌說,像朋友,像家人,在睡不著的夜里聚在一起對坐小酌。
19日凌晨2時,外面的喧囂聲漸漸變小了,店里的氣氛卻還熱鬧。洪楨斌從廚房端出一道菜:“這是新品,大家來幫忙嘗嘗味道,提提意見。”他說這句話的時候,儼然是請大家到家里做客的主人模樣。放下菜品,洪楨斌抬頭看看時間,喃喃自語:“今天可能又要忙到凌晨四五點了。”
?夜班司機嚴二磊
開完出租當代駕
嚴二磊點擊代駕軟件準備接單。
19日凌晨0時23分,嚴二磊送完上一名出租車乘客,打開手機點擊代駕軟件,登錄自己的賬號。一個晚上,他有兩個角色:上半夜是出租車夜班司機,下半夜是代駕司機。
“后半夜打車的人少了,找代駕的人多了。”今年35歲的嚴二磊是河南周口人,11年的哥生涯,大多數時間都是開夜班車,最熟悉的就是這座城市夜幕降臨到黎明初開的時段。
嚴二磊還是“曙光的士互助群”的主要創建人之一。作為夜班司機,他和同伴們經常在路邊遇到迷路的老人、孩子等需要求助的人員,2016年他加入廈門市曙光救援隊的志愿者隊伍。
“我成功找回5名走失人員,救下2名在夜間欲輕生的人,參加過幾十次夜間救援公益任務。”嚴二磊說,廈門是一座很溫馨的城市,在這座城市被人幫助過,也愿意竭盡所能地幫助別人。
時間指向凌晨1時,“滴滴”聲從手機傳出,嚴二磊馬上來了精神——有客人需要從明發商業廣場代駕到翔安新店。嚴二磊迅速換上代駕外套,夜,又在腳下奔跑起來。
?帶貨主播李陽萍
深夜下播再養生
李陽萍正在直播帶貨。
19日晚上10點43分,李陽萍趁著直播間隙趕緊喝了一口水,隨即又提醒道:“還有17分鐘就下播了,請抓緊時間點關注哦”“領到福利的,記得明天繼續關注我們”……
29歲的李陽萍來自湖南,從事直播行業有兩年時間。“帶貨,大多數是運動或休閑品牌。”她說,“因為行業屬性,別人下班,我們上班;別人睡前看直播,我們直播完才能睡。”擁有出色溝通能力的她,幾句話就能抓住了重點。短短兩年,李陽萍從一個行業“小白”成長為廈門一家MCN機構(視頻內容創作機構)的管理層。深夜11點,結束直播的李陽萍讓同事調出前幾天的直播錄屏,“數據不是很理想,需要再復盤一下。”李陽萍說,她要放慢視頻速度,從機位到語速到輸出內容再到表情,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李陽萍說,上班時間從白天變成深夜,她倒了很久的“時差”。但這擋不住她作為“90后”的“倔強養生”,20日凌晨0時18分,李陽萍叫了車:“爭取凌晨1點前上床睡覺。”她笑著說,“這算是為工作和健康之間的平衡所做的努力了。”
(文/廈門日報記者 房舒 圖/廈門日報記者 盧劍豪)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