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社會 > 正文

    食品安全問題再現,鮮美來預制菜賽道隱患難消-環球微頭條

    近期預制菜企業鮮美來生產的1批次巴沙魚抽檢不合格,而此前該公司及子公司也曾出現產品標簽、凈含量、過氧化值項目抽檢不合格等問題。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鮮美來曾被認為有望沖擊“水產預制菜第一股”,其招股書列出的主要風險因素中,第一位即是“食品安全質量風險”。招股書還稱,為應對可能出現的產品質量安全事故,已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全程可追溯體系。不過,針對此次不合格產品是否可追溯,新京報記者采訪該公司多個部門,工作人員均稱“不清楚”。

    此外,鮮美來2022年4月更新招股書后,一直遲遲沒有傳出新的上市進展。該公司證券部工作人員2月23日回應新京報記者稱,“還不到更新招股書的時間,注冊制實施后,會按照新的監管規定提交材料”。

    產品再次抽檢不合格

    湖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近日發布通告顯示,標稱鮮美來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巴沙魚(248克/袋,2022/07/23),恩諾沙星檢測值為210μg/kg,遠超最大規定值100μg/kg,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鮮美來對檢驗結果提出異議,并申請復檢。經復檢后,維持初檢結論。

    公開資料顯示,長期食用恩諾沙星殘留超標的食品,可能在人體中蓄積,進而對人體機能產生危害,還可能使人體產生耐藥性菌株。

    這并非鮮美來旗下產品首次抽檢不合格。2021年10月,吉林省長春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布抽檢通告顯示,標稱鮮美來全資子公司鄭州鮮美來冷鏈物流有限公司生產的三只蝦仁餃子(300克/袋,2020年10月30日),過氧化值項目不合格。

    此外,該公司以及子公司還曾被檢出凈含量、標簽不合格等問題。2018年4月,廣西北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執法人員抽檢發現,鮮美來2018年2月28日生產的1批次200g抽腸蝦仁產品凈含量不合格。2020年9月,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抽檢發現,鄭州鮮美來冷鏈物流有限公司生產的3批次抽腸蝦仁、火鍋魷魚須、巴沙魚標簽不合格。2023年1月,海關總署發布的1月未準入境的食品信息顯示,鮮美來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進口、產地為印度的1批次凍去頭凡納濱對蝦(凍去頭南美白蝦),因被檢出動物疫病未準入境。

    值得注意的是,鮮美來的供應商也曾出現經營產品不合格問題。2019年,其第四大供應商福建海棠食品有限公司生產銷售的1批次“青蝦仁”呋喃唑酮代謝物項目不符合,受到福建省漳州市詔安縣市場監督管理局處罰。隨后該公司未再出現在鮮美來前五大供應商名單中。

    從產品標簽到食安問題屢現,不免為鮮美來的食品安全保障能力打上問號。2022年3月25日,證監會官網披露的鮮美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申請文件反饋意見也提到,該公司在食品安全及產品質量等方面曾受到行政處罰,要求說明出現上述違法行為的背景,合規經營方面的制度規定及執行情況,是否存在制度漏洞或執行不力等。

    鮮美來在招股書中列出的主要風險因素中,第一位即是“食品安全質量風險”。鮮美來認為,若本公司或行業內的其他公司由于未能嚴格控制食品安全質量,發生食品安全事故,將會對包括本公司在內的整個行業造成負面不利影響。

    鮮美來提到,為有效應對可能出現的產品質量安全事故,公司已建立起完善的食品安全全程可追溯體系,涵蓋原料采購、生產、儲存、運輸及銷售終端等各業務環節。公司針對每批次產品進行標識,當產品出現不合格時,可通過產品識別碼,以生產日期為追蹤單元記錄產品銷售流向,實現從成品到原料各環節的逐一追溯。

    對于此次抽檢不合格批次產品是否已追溯,問題出現在什么環節,新京報記者分別致電該公司證券部、工廠部門以及銷售部門,工作人員均稱“不清楚”。

    上市遲遲無進展

    鮮美來主營業務是水產品預制菜的研發、生產和銷售,被認為有望沖刺“水產品預制菜第一股”。

    2021年11月,證監會網站披露鮮美來招股說明書,該公司擬在上交所主板上市,計劃募集6.06億元資金,其中2.95億元投入海洋食品產業化項目,1.71億元擬投入冷凍食品分裝冷藏及物流配送項目(二期),1.4億元擬用作補充流動資金。

    2022年3月25日,證監會官網披露鮮美來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申請文件反饋意見,要求說明規范性問題、信息披露問題、與財務會計資料相關的問題共計27個問題。

    2022年4月8日,鮮美來更新后的招股書發布,披露2021年營業收入為9.15億元,同比增長7.69%,與2019年基本持平;凈利潤為8110.77萬元,同比下降10.14%。對于2021年增收不增利的原因,鮮美來稱,受產品成本、商超渠道銷售規模變化影響,整體凈利潤有所下滑。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此后鮮美來未再傳出上市新進展,如今全面注冊制實施,其上市是否會存在變數?2月23日,新京報記者致電該公司證券部,工作人員稱,“還不到更新招股書的時間,注冊制實施后,會按照新的監管規定提交材料”。

    也有接近鮮美來方面的相關人士對新京報記者稱,“現在主板的都在平移注冊制,因為他們還沒有上發審會,所以應該也是在平移。”

    預制菜賽道突圍有難度

    企查查數據顯示,我國現存6.4萬家預制菜相關企業。京東《2023春節假期消費趨勢》顯示,春節期間預制菜成交額同比增長超6倍。中國水產流通加工協會介紹,預制菜產業擁有萬億市場規模潛力,當前水產品預制菜發展速度領先于畜禽和農產品等其他品類。

    鮮美來也面臨嚴峻的市場競爭,其競爭對手既包括安井、海欣、千味央廚、味知香等預制菜企業,還有水產供應鏈企業,如從水產養殖轉型發力預制菜的國聯水產、佳沃食品等。同時盒馬、蜀海、美團等新零售企業以及海底撈、西貝等餐飲企業也紛紛加入賽道。

    事實上,鮮美來尋求上市,也是希望通過募資提升預制菜發展,但與同業競爭對手相比,其研發優勢不明顯。2019年至2021年,其研發投入從52.62萬元增長到148.54萬元,營收占比從0.06%增長到0.16%。而安井2021年研發投入0.88億元,總營收占比為0.95%;味知香2021年研發投入225萬元,總營收占比為0.29%;國聯水產研發投入0.43億元,總營收占比為3.64%。

    此外,鮮美來還面臨預制菜產品尤其是即熱類菜肴不夠豐富的問題。該公司產品主要分為即配、即烹、即熱三類,蝦制品、水產初加工類較多,包括速凍蝦仁、凍大蝦、蝦滑、鱈魚片、帶魚段、火鍋魚片等,即熱類有蝦仁水餃、蝦餅、炸蝦仁、脆脆魚、蝦仁小酥肉等。

    其招股書也提到,即熱類預制菜是鮮美來研發中重要發力點,比如烤魚、鱈魚制品等即熱類預制菜等。不過從官網產品展示看,目前即熱類食品主要為餃子以及油炸類。與同業競爭對手相比,即熱類預制菜目前仍顯單一,比如安井旗下的料理類菜肴有宮保牛肉、魚頭煲、云彩魚腩等,味知香有臭鱖魚、魚香肉絲、奧爾良雞丁等,國聯水產的預制菜青花椒烤魚、金湯酸菜魚、調味小龍蝦等。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食材供應鏈分會發布的預制菜報告顯示,預制食材經歷了從1.0到2.0階段,1.0指運用標準化流水作業,已完成殺菌或熟制加工近日制成,階段對食材的處理以標準化處理完成殺菌或熟制加工,2.0階段則涉及對食材洗、切、搭配、加工完成的菜品。

    有業內專家認為,做牛肉丸、速凍餃子、調味品的都被稱作預制菜企業,更像是傳統企業掛了“預制菜”的新名字。隨著預制菜的需求從B端向C端傾斜,消費者對預制菜的風味需求更豐富,未來競爭的關鍵將是從原料加工向食品研制的創新升級。

    零售電商行業專家、百聯咨詢創始人莊帥對新京報記者分析,預制菜在C端零售市場的發展趨勢明顯,隨著消費者需求越高越高,預制菜菜品、菜式更加豐富,一定程度上帶動了市場的升級。不過,他認為隨著人們外出就餐逐漸恢復,預制菜市場會迎來一波調整,未來深加工預制菜的發展仍需要再觀察,“當下速凍類預制菜品仍是主流”。

    對鮮美來而言,除了把好食品安全關,能否在預制菜方面有更多突破也是考驗。

    新京報記者秦勝南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食品安全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