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社會 > 正文

    硬盤接口有幾種類型圖解_硬盤接口有幾種類型-看點

    1、ST-506/412接口:這是希捷開發的一種硬盤接口,首先使用這種接口的硬盤為希捷的ST-506及ST-412。

    2、ST-506接口使用起來相當簡便,它不需要任何特殊的電纜及接頭,但是它支持的傳輸速度很低,因此到了1987年左右這種接口就基本上被淘汰了,采用該接口的老硬盤容量多數都低于200MB。


    (資料圖片)

    3、早期IBM PC/XT和PC/AT機器使用的硬盤就是ST-506/412硬盤或稱MFM硬盤-MFM(Modified Frequency Modulation)是指一種編碼方案。

    4、 ESDI接口:即(Enhanced Small Drive Interface)接口,它是邁拓公司于1983年開發的。

    5、其特點是將編解碼器放在硬盤本身之中,而不是在控制卡上,理論傳輸速度是前面所述的ST-506的2…4倍,一般可達到10Mbps。

    6、但其成本較高,與后來產生的IDE接口相比無優勢可言,因此在九十年代后就被淘汰了。

    7、 IDE及EIDE接口:IDE(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的本意實際上是指把控制器與盤體集成在一起的硬盤驅動器,我們常說的IDE接口,也叫ATA(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接口,現在PC機使用的硬盤大多數都是IDE兼容的,只需用一根電纜將它們與主板或接口卡連起來就可以了。

    8、把盤體與控制器集成在一起的做法減少了硬盤接口的電纜數目與長度,數據傳輸的可靠性得到了增強,硬盤制造起來變得更容易,因為廠商不需要再擔心自己的硬盤是否與其它廠商生產的控制器兼容,對用戶而言,硬盤安裝起來也更為方便。

    9、 ATA-1(IDE):ATA是最早的IDE標準的正式名稱,IDE實際上是指連在硬盤接口的硬盤本身。

    10、ATA在主板上有一個插口,支持一個主設備和一個從設備,每個設備的最大容量為504MB,ATA最早支持的PIO-0模式(Programmed I/O-0)只有3.3MB/s,而ATA-1一共規定了3種PIO模式和4種DMA模式(沒有得到實際應用),要升級為ATA-2,需要安裝一個EIDE適配卡。

    11、 ATA-2 (EIDE Enhanced IDE/Fast ATA):這是對ATA-1的擴展,它增加了2種PIO和2種DMA模式,把最高傳輸率提高到了16.7MB/s,同時引進了LBA地址轉換方式,突破了老BIOS固有504MB的限制,支持最高可達8.1GB的硬盤。

    12、如你的電腦支持ATA-2,則可以在CMOS設置中找到(LBA,LogicalBlock Address)或(CHS,Cylinder,Head,Sector)的設置。

    13、其兩個插口分別可以連接一個主設備和一個從設置,從而可以支持四個設備,兩個插口也分為主插口和從插口。

    14、通常可將最快的硬盤和CD-ROM放置在主插口上,而將次要一些的設備放在從插口上,這種放置方式對于486及早期的Pentium電腦是必要的,這樣可以使主插口連在快速的PCI總線上,而從插口連在較慢的ISA總線上。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硬盤接口 傳輸速度 在一起的 轉換方式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