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支持技工強省建設若干政策實施方案。到2025年底,全省技能人才總量達到700萬人,其中高技能人才達到210萬人;全省以技能崗位為主的國有大中型企業、百強民營企業實現技能評價全覆蓋;建設“學分銀行”,推動普通教育、職業教育等學分或課程互認。
聚焦十大新興產業, 新增高級技師5萬名以上
方案提出,未來全省將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高端裝備制造等十大新興產業,依托企業、職業學校和職業培訓機構等,精準開展崗位技能培訓,按規定給予培訓補貼。到2025年底,全省技能人才總量達到700萬人,其中高技能人才達到210萬人。
未來,全省將大力實施“雨露計劃”職業教育補助,鼓勵和支持普通中小學增加職業教育相關教學內容,進行職業啟蒙、職業認知、職業體驗,開展勞動教育。重點圍繞十大新興產業,全省將實施技師研修培訓計劃,鼓勵企業在崗職工參加技能研修培訓,按照技師3500元/人、高級技師5000元/人的標準,給予個人技能提升補貼。到2025年底,新增技師、高級技師5萬名以上。
接下來,全省將支持上市公司、龍頭企業和大型骨干企業等有條件的企業建設職工培訓中心,面向本企業、本行業以及產業鏈企業開展職工技能培訓,按規定給予培訓補貼,并對符合條件的企業購買用于培訓的相關設備按規定落實稅收支持政策。
推動普通教育、 職業教育等學分課程互認
根據實施方案,全省將深化長三角區域技能交流合作,探索與滬蘇浙聯合舉辦區域職業技能競賽,健全技能人才評價和競賽標準、資源共建共享機制,推動評價信息互通。推動皖北地區“四化同步”發展,省級技工強省建設項目對大別山等革命老區、皖北地區、沿淮行蓄洪區、鄉村振興重點縣(區)轉移支付補助金額上浮20%。
未來,全省將高質量、高標準建設世界技能大賽中國集訓基地,對國家首次認定的主集訓基地給予500萬元補助。到2025年底,建設20個省級高技能人才培訓競賽基地、160個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300個省級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分別給予200萬元、20萬元和5萬元建設補助。
值得期待的是,全省將有序推進學歷證書、職業資格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銜接互通,建設安徽省“學分銀行”,推動普通教育、職業教育、繼續教育學分或課程互認,培養“技能+學歷”的復合型技能人才。(記者 王峰 實習生 毛鴻儒)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