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下午,中國銀行召開2022年中期業績發布會,行長劉金,副行長林景臻、陳懷宇,風險總監劉堅東,首席信息官孟茜出席,就息差表現、普惠金融、信貸投放、財富管理、資產質量等問題與投資者、媒體記者和分析師進行了交流互動。
涉房業務風險可控
就社會關切的銀行涉房地產風險問題,劉堅東表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末,中行對公房地產不良率較年初上升約0.6個百分點。上半年,該行對房地產行業做了全口徑排查、研判,包括貸款、債券、理財等業務。根據排查情況,該行自身“停貸”項目按揭貸款金額較小,與同業基本保持同樣的水平,停工停建、延期交付貸款規模占該行總體房地產貸款比例也不高,出險客戶敞口相對較低,總體風險可控。該行積極配合各地政府推進“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工作,“一戶一策”有針對性通過調整還款計劃、發放并購貸款等手段給予紓困,推進有關項目的風險化解。
未來,中行將繼續堅持貫徹“房住不炒”基本政策,支持房地產企業和購房者的合理融資需求,有序安排房地產貸款投放,維護住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優先支持保障性租賃住房、普通住宅開發項目,持續優化房地產貸款結構,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和良性循環。
為實體企業降融資成本
劉金提到,今年以來,中行加大了對實體經濟的信貸支持力度,從上半年的貸款利率看,該行境內人民幣新發生貸款利率為3.65%,比上年下降34個基點。
上半年,中行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穩住經濟大盤的工作部署,截至6月末,境內人民幣公司貸款比年初新增8987億元,增量創歷史新高。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制造業貸款增速15.64%,中長期制造業貸款余額占比較年初提升1.3個百分點。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新增3494億元,增速67%。民營企業貸款較年初新增3060.6億元,增速12.54%;累計新投放金額1.56萬億元,占全部對公累計新投放金額的42.4%。該行積極支持交通物流、零售、餐飲等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滿足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
劉金在發布會上提到,作為一家商業銀行,要確保可持續發展,確保在較低的貸款利率水平上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為此,該行主動優化人民幣資產負債結構,合理控制負債成本。把優化負債結構作為穩定息差的工作重點,堅持人民幣存款“量價雙優”策略,穩妥有序壓降高成本存款,有效控制人民幣負債端成本上升。
截至6月末,中行資產總額28.05萬億元,比年初增長4.98%;負債總額25.61萬億元,比年初增長5.07%。優化資產負債結構,貸款類資產占比提升1.6個百分點,客戶存款占比提升1.9個百分點,存款付息率保持穩定。財務效益穩中有升,實現稅后利潤1243億元,同比增長4.86%,實現本行股東應享稅后利潤1199億元,同比增長6.30%。主要指標保持在合理區間,平均總資產回報率(ROA)為0.91%,凈資產收益率(ROE)為11.62%。凈息差為1.76%,比上年提升1個基點;成本收入比為25.08%。
境內不良貸款率下降
截至6月末,中行不良貸款余額2272億元,較年初增加184億元,不良貸款率1.34%,較年初上升0.01個百分點。
劉堅東表示,上半年集團資產質量呈現3個特征:一是雖然不良貸款率和不良貸款余額較年初雙升,但新發生不良比上年同期有所減少。清收化解方面,受疫情影響,總體不良化解處置進度有所放緩,和去年同期相比有一定程度下降,這也直接導致不良貸款率較年初略有上升。二是從不良內部結構來看,境內不良貸款率較年初下降0.03個百分點,海外不良貸款率略有上升。三是從信貸結構看,上半年信貸結構不斷優化,重點發展領域資產質量保持健康平穩。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等領域貸款的增速高于平均水平,確保了未來資產質量整體結構的穩定。(記者 馮娜娜)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