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社會 > 正文

    加大數字人才聯合培養力度 安徽探索“一地六縣”數字經濟一體化發展路徑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指出,要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當前,以技術和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正成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最為重要的推動力。長三角地區是我國經濟最具有活力、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作為長三角三省一市唯一無縫對接的天然板塊,地處滬蘇浙皖交匯區域、長三角地理位置之心的“一地六縣”(即上海市白茅嶺農場有限公司,江蘇省溧陽市和宜興市,浙江省長興縣和安吉縣,安徽省廣德市和郎溪縣)合作區建設恰逢其時,對于扎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積極探索省際毗鄰區域數字經濟一體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串聯新基建

    數字經濟正帶動全社會邁入新時代,新基建作為數字經濟的基礎保障和重要支撐,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新基建可以通過賦能傳統產業,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長點。當前,“一地六縣”需加強各地區新基建的規劃銜接和協同建設。發達地區要厚植先發優勢提質增效,搶占創新制高點和主動權,前瞻布局創新型基礎設施,加快建設產學研創新合作臺、云服務臺等國家級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培養創新增長極,引領和帶動“一地六縣”創新發展。欠發達地區要立足后發優勢夯實基礎,積極布局5G網絡、大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大力推動傳統基礎設施智能化和網絡化改造,加快推進智慧城市建設,逐步實現數字化應用設施向經濟社會的各領域滲透,為提升城市能級不斷提供新動能。各地政府應當積極探索建立跨部門、跨行政基礎設施“多規合一”的體制機制,推動數字基礎設施共謀共建共管共享,握指成拳,形成合力,充分發揮融合效應。

    深化數字化產業合作,激活產業鏈

    數字經濟的發展需要以產業作為載體,產業的轉型升級需要數字經濟的催化,實現數字經濟與產業發展的“化合反應”,有助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一地六縣”要堅持新興產業“無中生有”和傳統產業“有中生新”,緊緊圍繞智慧城市規劃建設和數字產業鏈布局,加快推進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推動數字化為產業升級、城市治理、公共服務、民生保障賦能,形成差異化和特色化發展。以上海等“飛地”為龍頭,重點發展“數字+先進制造業”“數字+現代農業”“數字+文化旅游”等新興領域,借助上海的大市場優勢,促進產銷對接,推動“一地六縣”消費發展。積極發揮宜興和溧陽的制造業優勢,聚焦集成電路、電子信息、軟件和新能源等優勢行業,培育一批數字經濟領域的雛鷹企業、瞪羚企業、準獨角獸企業和上市企業,提升“一地六縣”數字產業核心競爭力。充分利用長興和湖州的電子商務、大數據、云計算等互聯網產業優勢,打造跨行業、跨區域的工業互聯網臺,推動數字貿易高質量發展,帶動“一地六縣”數字化轉型。大力發展廣德和郎溪新材料、智能制造、現代農業和生態文化旅游業等優勢產業,加快補短板、鍛長板,練好“基本功”,補好“基礎課”。緊緊抓住G60科創走廊重大契機,加強跨區域園區數字化產業合作,在招商引資、延鏈補鏈、技術創新等方面共同發力,協同推進“一地六縣”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加大數字人才聯合培養力度,打造人才鏈

    數字經濟的發展越發凸顯創新型人才的重要。 《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指出,加強人力資源協作,促進人力資源特別是高層次人才在區域間有效流動和優化配置。對于“一地六縣”而言,要打好“引進來”“留得住”“能培養”的組合拳,兼顧軟環境和硬設施建設,充分利用京津、滬杭寧、廣深等城市數字人才優勢,緊緊圍繞產業鏈,針對引進高水數字人才和團隊。加快構建合作區一體化人才政策服務體系,著力解決數字化人才在子女就學、配偶隨遷、住房保障、醫療健康等方面的需求,為數字化人才提供“宜居宜業宜創宜游”的高品質生活工作環境。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設立分支機構,著力提升合作區高端教育水。建立并完善“一地六縣”各地區互動交流和結對合作的常態化機制,完善人才共認機制,實現人才跨地區的高效流動。堅持共育共建,加強合作區教育聯盟與教學合作,加大數字人才聯合培養和專業技能培訓力度,促進人才培養一體化,培養一批專業素質過硬的數字人才團隊。

    建立健全統籌協調機制,構建新格局

    創新數字經濟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是推進“一地六縣”數字經濟一體化發展的重要保障。 “一地六縣”作為長三角唯一涵蓋一市三省范圍的縣級層面合作區,在推動數字一體化的過程中需要省市縣三級政府進行統籌協調。目前,“一地六縣”合作區正處在起步階段,需在頂層設計上做好統一規劃,明確各市縣數字產業的發展定位。各地政府應摒棄“小算盤”,樹牢“一盤棋”,發揮上海龍頭作用,揚蘇浙皖之長,按照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區域一體的原則,積極構建數字經濟一體化協調發展機制。加強區際政府合作,建立多層次多部門對話協調決策機制。強化各地規劃對接,探索實施區域“多規合一”。以數字化變革為動力,在政務服務、民生事業、文化旅游等重點領域率先推進“跨省通辦”“一網通辦”,真正實現“一地可辦七地事”的“同城待遇”。并通過共建共享的數據庫,有序開放共享“一地六縣”各類生產要素,逐步打破數字壁壘,消除信息“孤島”,在更深層次和更寬領域實現區域合作“多點開花”的新格局,努力將自身打造為長三角腹地數字經濟發展高地。(吳玉鳴 馬為彪 邱金鳳)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一地六縣 數字經濟一體化發展 長三角一體化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