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假期第二日,全省各地各部門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備下豐盛的線上線下“文化大餐”,向廣大市民發出“春之邀約”。
來到廣州圖書館借還書的市民陳女士發現,在圖書館負一樓展廳,展出了世界名畫《宮娥》等29幅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館最具代表性的名作復制品。在策展團隊搭建的《宮娥》立體布景中,不少讀者紛紛“走進”畫中打卡拍照,親身體會作品構圖之精妙。廣州圖書館專題服務部館員劉怡表示,將博物館“搬”進圖書館,希望能讓讀者們在熟悉的閱讀環境中,展開對藝術的深度思考,借助圖書館的豐富資源更好地“閱讀”展覽。
在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粵語閱讀會以“清明祭祖的風俗與用語”為主題,通過“行清”“太公分豬肉”“清明蕎頭”等廣東人清明祭祖的常見話題,帶領讀者學習應節應景的粵語,了解廣東人祭祖的前世今生;云科學閱讀會則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推出“植物的骨骼”主題活動,邀請小朋友一同觀察多種樹葉的不同葉序,探究葉片的骨骼,制作葉脈書簽。
在各大文化場館,豐富的公共服務資源接連“上新”,為傳統節日增添濃濃文化味。在廣東美術館,不少市民駐足欣賞《翰墨履痕——馮遠繪畫作品展》《寫盡蒼生——20世紀廣東美術家人物寫生個案研究展》等展覽;廣東省博物館(廣州魯迅紀念館)則推出了《雙星耀中華——人民音樂家聶耳、冼星海的革命之路》《三城記——明清時期的粵港澳灣區與絲綢外銷》等多場線上線下展覽,讓市民在假期盡情品味文化的韻味;通過廣東省文化館官方網站及多個互聯網平臺,市民還可以觀看《詩意嶺南》《合唱指揮法及作品精選講解》等系列慕課,豐富業余文藝生活。
此外,全省各地深入開展“我們的節日·清明節”系列主題活動,如湛江舉辦“春和景明——古今名畫中的清明節”“致清明:自然與人文的交響樂”等線上活動,梅州舉辦“繪本《奶奶的青團》親子故事會”“《清明節與清明精神》主題講座”等活動,肇慶舉辦“《清明舊事》閱讀分享會”及“追思懷遠致敬英雄”有獎征文及優秀作品線上展播等活動,充分挖掘清明節的文化內涵,傳承紅色基因,弘揚英烈精神。(記者/黃楚旋黃堃媛通訊員/粵文旅宣)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