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江門開平市赤坎鎮雨順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全程機械化的水稻及蔬菜種植,讓農業生產更有效率。對于主理人司徒遠勤來說,敢于承包8000畝種植面積的底氣來自農業保險的保障——過去兩年,伴隨著廣東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他種植的水稻保險“提標”了,蔬菜保險列入“增品”范圍。
農業保險作為分散農業生產經營風險的重要手段,對推進現代農業發展、促進鄉村產業振興、改進農村社會治理等具有重要作用。2020年6月,省財政廳、省農業農村廳、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廣東銀保監局、省林業局等多部門印發《關于大力推動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拉開了廣東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的序幕。
兩年來,廣東通過制度建設讓農業保險發展有規可依、有章可循,搭建起政府政策推動、農險經營條件、機構招投標、基層服務體系建設、農險服務評價、考核督辦等多維度農業保險制度體系。在此推動下,農業保險取得跨越式發展——保費收入總額增長至47.77億元,累計提供風險保障超過3000億元,增速連續兩年居全國首位;農業保險成為服務全面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和政策工具,1800萬戶次農戶參保農業保險,238萬戶次獲得38.74億元農業保險賠償。
針對農業保險在承保覆蓋面、保障程度和開辦品種上不能完全滿足農業多樣化的風險保障需求,廣東將“大力推動農業保險擴面、增品、提標”列入2021年“十大民生實事”,實現農業保險基本覆蓋全省農業生產的主要品種。
其中,在穩步擴大覆蓋面上,做到應保盡保。水稻、生豬、林木、肉雞等事關糧食安全和國計民生的重要農產品保險保額居全國前列,承保覆蓋率均達到80%以上。森林保險、水產養殖保險從區域試點推廣到全省,水果保險的保障范圍包含省內種植的所有水果。
在增加保品供給上,立足省情農情,著力發展特色農產品保險。廣東自主開辦近200個特色農業保險險種,基本覆蓋省內特色農業生產主要品種,特色農產品保險支持嶺南特色農業的作用得到有效發揮。
在提高保障水平上,“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等民生險種的風險保障大幅上升。水稻保險金額提高至1000元/畝,能繁母豬提高至1500元/頭,育肥豬提高至1400元/頭,大宗農產品保額走在全國前列。
“2019年以前,廣東農業保險的規模與廣東在全國的經濟地位不相稱,也和廣東保險常年居全國第一的市場地位不相稱。”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保險系教授、農村保險研究所所長庹國柱表示,過去兩年,廣東通過一系列的制度建設和市場創新,實現了農業保險的跨越式發展,讓農業保險從保險大省的“短板”變為服務鄉村振興的“主抓手”,其中有諸多經驗和做法值得在全國推廣。
“從實踐看,廣東為全國農險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益的經驗。”中華財險廣東分公司總經理吳自強表示。例如,廣東首創將各地政策性農業保險的實施情況納入省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的做法,已為多個省份借鑒采用;廣東在特色農險產品上的創新實踐,為其他地區提供了創新經驗。此外,廣東構建“保防救賠”一體化服務體系的理念在全國也具有引領性意義。(記者/陳穎)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